张照 行书 七律诗轴
【释文】:
安石榴花开最迟,绛裘深树出幽菲。
吾庐想见无限好,客子倦游何不归。
坐上一尊虽得满,古来四事巧相违。
今人却忆湖边寺,垂柳阴阴昼揜扉。
——张照
张照(1691-1745)字得天,号泾南,亦号天瓶居士,江南娄县人,清朝大臣。乾隆时大书法家,常为乾隆皇帝代笔,擅长行楷书,是书"馆阁体"能手。性地高明,深通释典,诗多禅语。书法初从董其昌入手,继乃出入颜、米,天骨开张,气魄浑厚。兼能画兰,间写墨梅,疏花细蕊,极其秀雅。尝作白描大士像,寥寥数笔,而法相自佳。
作品简介:纸本,行书,纵143.7厘米,横54.8厘米。下钤“张照之印”、“瀛海仙琴”印2方。
引首钤“既醉轩”印。无鉴藏印。款署“张照”。现藏故宫博物院。
此轴行笔圆转流畅,墨色浓润,偶出枯笔于牵丝回环处,更显神采飞扬。融董其昌疏朗闲逸的布白和颜真卿淳厚敦朴的笔致于一体,呈现出自家风貌。
张旭 草书古诗四帖局部
(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释文】:《道士步虚词 二》
东明九芝盖,北烛五云车。飘飖入倒景,出没上烟霞。
春泉下玉霤,青鸟向金华。汉帝看桃核,齐侯问棘花。
应逐上元酒,同来访蔡家。
北阙临丹水,南宫生绛云。龙泥印玉简,大火练真文。
上元风雨散,中天哥吹分。虚驾千寻上,空香万里闻。
谢灵运《王子晋赞》
淑质非不丽,难之以万年。储宫非不贵,岂若上登天。
王子复清旷,区中实嚣喧,既见浮丘公,与尔共纷繙。
《岩下一老公四五少年赞》
衡山采药人,路迷粮亦绝。过息岩下坐,正见相对说。
一老四五少,仙隐不别可?其书非世教,其人必贤哲。
作品简介:唐代,古诗四帖,纸本五色笺,墨迹。纵28.8厘米,横192.3厘米。
张旭(生卒年不详),字伯高,一字季明,汉族,唐朝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开元、天宝时在世,曾任常熟县尉,金吾长史。以草书著名,与李白诗歌,裴旻剑舞,称为“三绝”。诗亦别具一格,以七绝见长,与李白、贺知章等人共列饮中八仙之一。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号称“吴中四士”。书法与怀素齐名。
张若霭 行书 跋王羲之《时雪快晴帖》行书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张若霭:
张若霭[清](1713-1746),字晴岚(读画辑略作字景采,号晴岚),室名藕香书屋,安徽桐城人。
张若霭有家学,祖父张英、父亲张廷玉均为雍正、乾隆朝大学士。雍正十一年(1733)癸丑科殿试金榜中二甲一名进士,未散馆特授编修,后帝亲授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入直南书房,官至礼部尚书,袭伯爵。
张电 楷书 《楷书王维诗轴》纸本
(上海博物馆藏)183×94cm
张典,生卒年不详,上海人。学书于陆文裕(深),能通其秘,笔法宗李邕,而以二沈为模。以儒士芦于朝,受知世宗供奉馆局,官至礼部侍郎。相传电以布衣入都,其得君甚专,尝命书古赋一篇,电书完即欢饮大醉,世宗遽召内侍掖之而行。 视所书赋甚悦,见其醉状,连呼酸子而已,遣之归。电书极圆熟妍美,所取显重者,特姜氏体耳。
张羽 行书 《怀胡参政页》纸本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17.1×6.5cm
【释文】:怀胡参政一首。
声誉遍时流,尘沙惨弊裘。
泛交通侠士,长揖说诸侯。
夜雨菱湖馆,秋风剡水舟。
从来为客惯,漂泊可无愁。
----寻阳张羽
张羽:
张羽 (1323-1385),字来仪,更字附凤,号静居,元末明初浔阳(今江西九江)人,与高启、杨基、徐贲称为“吴中四杰”,又与高启、王行、徐贲等十人,人称“北郭十才子”,亦为明初十才子之一。官至太常丞,工诗善画,山水宗法米氏父子。
早年随父宦江浙,后与徐贲约定侨居吴兴,为安定书院山长,再徙于吴中(今江苏苏州)。洪武初年入京,得不到朱元璋喜好,洪武四年又至京师,为太常丞,洪武十八年(1385年)流放岭南,未半道召还,投龙江而死(注:不是跳江自杀,而是绑起来被扔到长江里淹死)。
张羽好著述,文辞典雅,诗深思冶炼,朴实含华,隶书取法唐人韩择木,楷法有王羲之《曹娥碑》意趣,行书则远师魏晋、近法唐宋,笔力劲健,瘦硬挺拔。著有《静居集》四卷。
张瑞图 草书 《岑参登总持阁五言诗轴》绢本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 348×92cm
【释文】:
高阁逼诸天,登临近日边。晴开万井树,秋看五陵烟。
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早知清净理,常愿奉金仙。
---- 瑞图。
张瑞图(1570-1641)张瑞图(1570-1644),明代官员、书画家。字长公、无画,号二水、果亭山人、芥子、白毫庵主、白毫庵主道人等。他以擅书名世,书法奇逸,峻峭劲利,笔势生动,奇姿横生,钟繇、王羲之之外另辟蹊径,为明代四大书法家之一,与董其昌、邢侗、米万钟齐名,有"南张北董"之号;又擅山水画,效法元代黄公望,苍劲有劲,作品传世极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