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的故事

  爷爷离开我们整整三年了,在这三年里,我时时记起爷爷的音容笑貌,想起爷爷的为人处事。尤其他勤劳简朴、宽厚待人、忍辱负重的性格,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爷爷于1939年农历6月20出生在山东省茌平县的一个小地主家庭。他有着与人为善的性格。那个时候家中虽然不够殷实,但生活还算过得去。他在8岁的时候(1947年)家中遭了难: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不仅家中的土地全部被没收,所存储的一点点粮食都被分个精光,一夜之间变得一无所有,而且还整日的遭受批斗,曾祖父还差点被“具有坚决斗争精神的贫农”乱棍打死。所幸的是后来中央及时发现并纠正土改出现的左倾错误,才又分到了一点地。这在他幼小的心目中留下了烙印。

  爷爷上学后,学习很是用功,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茌平一中。1958年,他又以茌平县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聊城水利学校(聊城大学前身)。据爷爷回忆,那一年中考过去了,该到发表成绩的时候了,他在家等得不耐烦,就从茌平到聊城走了70多里的路程,摸黑找到了老师的家,老师看着满头汗水的学生,高兴的说:“祝贺你啊,你考上了,还是第一名哩!”爷爷就是这样自信。这事过了许多年,爷爷谈起的时候,脸上还满是自豪的神情。

  爷爷在水利学校上学的时候,正赶上大跃进年代,全民大炼钢铁。当时许多百姓生活很不好,常常是一连多日吃不上饭,甚至被饿死。看到这种情况,他很惦记家,就在平时吃饭的时候,把分到的窝窝头每顿省下来一个在周末带回家给自己的弟弟妹妹吃。

  由于闹饥荒,后来他闯关东到了东北。带着家人在东北扎了根,安了家,生儿育女,爷爷是个忍辱负重的人,是一个省吃俭用的人,是一个很孝顺的人,是一个教育子女很严厉的人,这些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0.14186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