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出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是一位再普通不过的庄稼人。
小时候,父亲忙于赚钱养家糊口,我们三兄弟平时的饮食起居都是母亲一个人在操劳。小学时候的拼音大多都是母亲教会的。
母亲上过初中,后来因为家境贫寒,外公外婆为了减轻生活负担,竟让母亲辍学回家务农。另一方面也是受到守旧思想的束缚,外公外婆认为,男孩子读书奔前程,一个女孩子认识个倒正就行,因此把重点放在舅舅身上。舅舅是男孩子,在外公外婆看来,只有男孩子才能应有读书的权利。母亲当时想,一家人总得有一个读书人才行,她把自己的希望寄托给了舅舅,舅舅后来考上了济宁师范专科学校,也总算给一家人争口气。
父亲出门在外,母亲拉扯我们几个过日子是极其辛苦的!
母亲一辈子,没有抱怨,没有索取,几十年如一日,关怀着儿女们,为这个家默默付出。对于儿女们,她从来不要求我们升官发财,出人头地,她只是希望我们活的真实,活得快乐。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对于母亲而言,我无以言表怎样去报答她给予的养育之恩,一生为我们保驾护航,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温润和感化了我们的心灵。想着母亲,面对学习、生活满满的都是动力。我真的有理由去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能给予母亲一个幸福、快乐、温暖、舒适的晚年。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到老。
。
时光冉冉,我逐渐慢慢长大。父亲在我长大以后,总是爱提及我小时候的事情,深深地沉浸在往事的回忆中。
在童年的记忆中,最难的是,父亲要经常出差,小小的我就寄养在父亲的同事,三楼的伯伯家。父亲的各种不放心,无论去到那个地方,第一件事就是寻找电话,报平安的同时知道我的情况。小时候的我,很爱笑,小嘴也很甜,邻居们都很疼我,或许知道父亲的不容易,也很照顾我。童年的我就在父亲和邻居的宠溺下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