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源流

源流一

源于姜姓,出自西周时齐国君主齐丁公伋嫡长子季子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据史籍《唐书·宰相世系表》及《元和姓纂》等资料记载,炎帝神农氏后裔,西周时期齐国国君丁公伋的嫡子季子曾食采于崔邑(今山东章丘),子孙以邑为氏,是为山东崔氏。姜太公的儿子丁公佶,是西周时期齐国的第?懈龅兆咏屑咀樱纠从Π蠢裰萍坛衅牍唬慈梦桓艿芙逡?(乙公得),自己则住到食采地崔邑(崔城,今山东章丘)逍遥自得。

在姜季子的后裔子孙和邑地住民中,有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者,称崔氏,世代相传至今已有三千余千年的历史,史称崔氏正宗。

源于高丽族,出自唐朝时期朝鲜半岛新?薰籼蒲粲诤夯男瘴稀? 据《新唐书》所载,唐朝时期,朝鲜半岛新罗国有崔氏。新罗国,是公元四世纪由三韩的辰韩斯卢部所建,都城为金城(今韩国庆尚道庆州)。从公元四世纪末起,新罗国先后与前秦、南齐、梁、北齐、陈、隋、唐登王朝通交,大力吸收中国汉文化。期间使用汉字并创造了用汉字标音的吏读文。从唐永淳元年(公元682年)起,新罗设立国学,通读《论语》、《礼记》等汉文经典书籍。当时,包括僧侣在内的新罗留唐学生很多,其中学有所成者亦不少,为朝鲜民族的文化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唐朝时期,有大量新罗留唐学生因唐王朝的历代宰相除了皇族李氏?酝?(有六十一人),就属崔氏最多,足有三十六人,遂以其姓为汉姓,成为后来的高丽大姓崔姓氏族。高丽崔氏本源不一,分别有庆州、全州、东州、海州、朔宁、江隆、和顺、江华、永川、耽津、鸡林、水原、隋城、牛峰忠州、通川、阳川、开城、稷山、龙州、兴海、杨州、汉南……等四十三个本贯派系,各不相属,彼此之间没有直系血缘关联。

明、清时期,有大量高丽崔氏进入中原,逐渐成为今朝鲜族崔氏。

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蒙古族崔珠克氏,亦称赤穆特氏,源出蒙古察哈尔部,世居察哈尔(今河北张家口一带,包括河北、内蒙乌兰察布盟、锡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区),后有汉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Cuijuk Hala。

清朝中叶以后,蒙古族、汉族崔珠克氏多冠汉姓为崔氏、刘氏等。

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蒙古族崔珠克氏,亦称赤穆特氏,源出蒙古察哈尔部,世居察哈尔(今河北张家口一带,包括河北、内蒙乌兰察布盟、锡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区),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Cuijuk Hala。

清朝中叶以后,蒙古族、满族崔珠克氏多冠汉姓为崔氏、刘氏等。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今彝族、回族、土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崔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崔氏,世代相传至今。


崔林.jpg

崔林(?—244年),字德儒。清河郡东武城(今山东诸城)人。三国时曹魏大臣,崔琰从弟。曹操平定冀州,任命崔林为坞长,后改任御史中丞。魏文帝时,为幽州刺史、大鸿胪、司隶校尉。明帝时,升任司空,封安阳亭侯,后进封安阳乡侯。正始五年(244年)卒,谥孝侯。其家族即著名北方大族“清河崔氏”。


人物生平

大器晚成

崔林大器晚成,年轻时宗族的人都看不起他,只有堂兄崔琰很赏识他。

建安十年(205年),曹操攻陷邺城,初步平定冀州。征召崔林为邬县长。崔林因为贫穷连车马都没有,只好步行去就任。

建安十一年(206年),曹操亲征壶关,进攻反叛的并州刺史高干。他到达后询问哪位官员最有德政,并州刺史张陟推举崔林,于是提拔崔林为冀州主簿,又调任别驾、丞相掾属。

公正受贬

建安十八年(213年),魏国建立。崔林逐渐提升为御史中丞。

黄初元年(220年),魏文帝曹丕称帝后,任命崔林为尚书,又出任幽州刺史。当时北中郎将吴质统领黄河以北的军务,涿郡太守王雄对崔林的副官说:“吴中郎将(吴质)是皇上所宠幸的显贵大臣。持节统领军事,州郡官吏无不敬仰他,而崔使君(崔林)却丝毫不与他联系。如果吴质以不整治边塞的罪名杀你,崔林又怎能保护得了你呢?”副官将这番话告诉了崔林,崔林说:“我把脱离幽州刺史这个官职,看得如同脱鞋一样,怎能牵累你呢?幽州与夷狄接壤,应该以温和平静的方法来治理,如果扰乱他们就会逼他们生出叛逆之心,这样便给国家平添北方边塞的顾虑和忧患。”崔林在任期间,北方少数民族没有兴兵叛乱。

但最终还是因为不讨好上司,被降为河间太守。人们都为崔林抱不平(一说是尚书令桓阶认为崔林不适合任尚书,才将其迁任河间太守)。

改革赏制

崔林后入朝任大鸿胪。龟兹王派侍子来朝见,朝廷嘉奖他们远道而来,褒赏给龟兹王非常丰厚的礼物。其余的各国都各自派侍子来朝见,来往使节络绎不绝。崔林担心这些国家并不是真心归顺,只是想暂时取得魏国的庇护来对付北方的少数民族,所以才通过互通使节,求得魏国的封号,而朝廷派人一路上保卫护送使者,损失更多。动用人力,花费钱财来做这些无益之事,被夷狄所取笑,这是很久之前就忧虑的事情。于是写信告诉敦煌郡,并记载前代给予诸国赏赐或丰厚、或略薄的旧事,让此事有规定。

饱受爱戴

黄初七年(226年),魏明帝曹睿即位后,赐崔林爵关内侯,又转授光禄勋、司隶校尉。崔林在司隶校尉所管辖的各郡免除整肃了许多贪官污吏。崔林为政重诚信,识大体,所以在他离职后,部属官员常常怀念他。

散骑常侍刘劭奉命作《考课论》,魏明帝诏令将其下达给各级官吏。崔林对此议论说:“考察《周官》中关于考核官吏成绩的内容,条文已经很完备了,自周康王以后,就逐渐地衰落,这就是为什么考验官吏成绩的法令,因人而生效,因人而失效。到汉末,难道是因为官吏的组织法规不健全而招致失败的吗?现?诘木樱械娜吮陕械娜说ㄐ∪缡螅急噶朔钐豕妫钗迳辏慈匀辉黾跷蕹#揪湍延谝恢隆6遥阃挪豢陀Ω萌ダ阃淖苌路っ徽胧本陀Ω萌ヌ崞鹨铝臁8尢赵谟葑鞴伲烈谝笪迹蝗实娜硕荚对兜乩肴ァH饰宓畚幢匾恢拢饔姓蔚那迕饔敕茁摇!兑拙飞纤怠煜碌牡览矶际乔诚砸酌鞯摹妫ú懿伲└萸榭鲋贫ǚ睿浇裉旎乖谑褂茫膊慌卤鹑怂邓恍Хü湃恕N胰衔缃竦姆钪贫龋荒芩凳羌蚵浴⒉痪埽谟诩岢秩缫坏厝ブ葱卸灰牌H绻写蟪级寄芟裰偕礁δ茄械V厝危词褂幸话偬醴睿钟兴也还Ь粗笆兀俊?

青龙二年(234年),山阳公刘协去世,明帝命使持节行司徒事太常和洽前往吊祭,又命崔林以大司农持节行司空事监护丧事。 

位列三公

景初元年(237年),司徒、司空的位置都空缺,散骑侍郎孟康上疏推荐崔林道:“宰相,乃是天下人所仰望效仿的对象,确实应该寻求秉公办事、行为端正、品德高尚、主持正义、堪称表率的人来担任。我暗中观察司隶校尉崔林,他秉性正直,胸襟博大。论其长处较之?诠糯腿耍抑辈话⒂胧酚闫サ小H沃菘さ某す伲诘闹菘ざ嫉玫街卫恚鋈蔚胤焦偈保芮诤退痴搿J翟谑翘ǜǖ慕艹鋈搜。蛑暗牧疾拧!?

景初二年(238年),朝廷采纳孟康的建议,在这年便任命崔林为司空,封爵安阳亭侯,食邑六百户。任三公被封为列侯的惯例,从崔林开始。不久,又晋封安阳乡侯。

鲁国国相上书说:“汉朝过去立孔子庙,褒成侯(孔子后代封号)一年四季崇奉祭祀,学校行礼仪,必定祭祀先师(孔子),由皇家提供祭品,春秋两季举行大祭仪式。如今宗圣侯(曹魏时孔子后代的封号)祠奉孔子的后嗣,却没有祭祀的礼仪。应该给予祭祀用的牲畜祭品,让重臣敬奉祭祀,将孔子尊奉为贵神。”魏明帝命令太尉、司空、司徒三府讨论这件事情。博士傅祗认为,按照《春秋传》上所说享受祭祀的礼仪的要求,孔子是符合条件的。宗圣侯是想承续已经断绝禄位的世家,颂扬孔子的盛德而已。至于显扬孔子的学说,崇敬孔子完美的德行,就应该依鲁国国相上书中所说的那样去做。

崔林认为:“宗圣侯也是按照皇命祭祀的,不能说没有皇命。周武王加封黄帝、尧、舜的后代,设立三恪,夏禹、商汤时,没有给当时的三皇后代封王侯名号,?痔匾饷蠲挥凶ㄖ暗纳⒐偃ゼ漓搿H缃裰芄陨希恢钡饺剩雎远患漓耄褚且不辜窃卦凇吨芾瘛分小O衷谖┒兰漓肟鬃樱怯捎谑贝嘟脑倒省R砸桓龃蠓虻暮蟠硎苋绱宋尴薜募漓耄褚巧铣似叽牡弁酰酪迳弦渤松烫馈⒅芪洌梢运凳浅缟泄獯蟆⒈ù鸲鞯铝耍恍枰貌皇撬蟠娜嗽偌漓肓恕!蔽好鞯酆罄从址执蘖值氖骋兀馑囊桓龆游泻睢?

正始五年(244年),崔林去世,谥号孝。其子崔述世袭爵位。


历史评价

崔琰:此所谓大器晚成者也,终必远至。

孟康:窃见司隶校尉崔林,禀自然之正性,体高雅之弘量。论其所长以比古人,忠直不回则史鱼之俦,清俭守约则季文之匹也。牧守州郡,所在而治,及为外司,万里肃齐,诚台辅之妙器,衮职之良才也。

陈寿:崔林简朴知能。

裴松之:林曾无史迁洞想之诚,梅真慷慨之志,而守其蓬心以塞明义,可谓多见其不知量也。


0.10199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