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事

  我曾经见过一篇文章

  日本教育有这样一项措施:将最小仅5岁、最大不过11岁的小孩们送至一个野外营地,让他们从营地出发,穿越山林、河流到目的地集合,途中他们必须自食其力,独自处理一切事务,应对一切可能发生的情况。 这种教育方法在我们国家一些人眼中简直是天方夜谭,他们会叫嚷着反对:“这是胡闹!让这么小的孩子做这么危险的事是伤害孩子,我要控告!”而日本教育界对这些声音仅报以淡淡一笑。我对这一教育方法举双手赞成,因为这种教育可以锻炼人的自立能力,而我们中国现在的孩子最缺的就是自立。自立,是人自强的根本。 纵观古代豪杰之士,大多身受贫穷、孤独等百般折磨,亲人又往往没有能力帮助他们,这些人从小就必须自立。汉高祖刘邦亭长出身,家人皆恶其无能而不与其交,他靠自己独自打拼而称王天下;成吉思汗父母被杀,只身流落在外而建立了一番帝业;朱无璋自幼无亲,浪迹天涯而后为明太祖。多位建立天F霸业之人皆以亲身事迹谕人:自立方能自强。 我们需要自立,是因为“好逸恶劳,人之常性也”。人若不自立,事事待人助而为之,那么在面对困境而又无辅助之时,就唯有坐以待毙了,不习惯自己出力的人自然也就不愿也不能自强求生了。在脖子上挂了一圈饼的懒汉便是写照,他由于平时万事皆靠妻子,懒惰成性,故当妻子出门之时,也终因懒得转动而饿死了。 再看阿斗刘禅,我倒认为此人并非扶不起,而是孔明“扶”得太多了才不成器。观魏国五路大军进犯时的少年刘禅,镇定自若,果断地先请出皇太后压住众臣,自己去访孔明。进府后也并未心急火燎地问退兵之计,而是,“静立孔明之侧许久,问曰:‘丞相安乐否?’”语中暗含责备而不失王者威风,何等少年睿智,(zw.liuxue86.com作文:关于自立的作文)何等英明果决!惜乎刘备叫他“皆听相父处之”,使他不能自立,养尊处优其人如何不惰,怎能成才?蜀之亡也,孔明亦难辞其咎!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竞争尤其激烈,我们必须靠自己的拼搏,才能求得一线生机。面对优胜劣汰的时代大潮,我们若不尽早走出“温室”,学会自己掌舵远行,则终将被时代的大潮所淹没,为社会所淘汰。 自立方能自强,这是古人用亲身事例锤打出的警句。日本教育者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而采取了必要的行动。作为2l世纪生力军的我们,难道甘为人后?所有想在未来一展身手的人们,自立吧!只有自立,才能让你拥有光辉的明天! 【学会自立】 有一位父亲领着四岁半的的儿子去游玩,遇到一个土坑,儿子非要下去玩,当儿子玩得高兴时,爸爸躲到不远处的地方,不让儿子看见。儿子玩够了,要上来,开始喊爸爸。爸爸却一声不吭,装作没听见。儿子开始直呼其名,他还是不理。 于是,儿子连哭带骂:“坏爸爸,大坏蛋!呜呜……”可叫喊哭骂完还不见爸爸露面,儿子只好自己开始想办法,他发现土坑里有一个小阶梯,便手脚并用地爬出了土坑。当他发现爸爸就在不远处蹲着,便惊喜地扑上去,高兴地举着小拳头自豪地说:“我是自己爬上来的!没有爸爸,我自己也能爬上来!”这位爸爸多聪明啊,他用自己的有意回避,使儿子在体验中培养了自立和自强意识! 美国石油大亨老洛克菲勒是这样教育孩子的:有一天,他把孩子抱上一张桌子,鼓励他跳下来,孩子以为有爸爸的保护,就放心地往下跳。谁知往下跳的时候,爸爸却走开了,小洛克菲勒摔得很重,在地上大哭起来。这时,老洛克菲勒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孩子,不要哭了,以后要记住,凡事要靠自己,不要指望别人,有时连爸爸也是靠不住的!从现在就开始学会自立吧!” 洛克菲勒家族中的孩子,从小就不准乱花钱,每一个孩子可支配的少量零花钱也要记账。在学校读书时,一律在学校住宿,大学毕业后,都是自己去找工作。直到他们在社会中锻炼到能经得起风浪以后,上一辈人才把家产逐步交给他们。 正是因为洛克菲勒家族教育子女特别认真,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使孩子养成自立、自强的习惯。所以洛克菲勒家族里没有出败家子,使其家族历经几个世纪而依然繁盛如初,没有像美国其他的跨国财团、亿万富翁仅仅经历几十年或一二百年就衰落了的历史。 人生是一个艰难的路程,有时会遭遇困难,有时会遇到挑战,这时,真正能够帮助你的只有你自己,能够拯救你的也只有你自己。此时,最要紧的是你必须能够自立。 自立就是像那个孩子在掉进坑中后,自己帮助自己勇敢爬出来;自立就是像小洛克菲勒摔倒后,自己依靠自己重新站起来。自立就是遇到困难时自己想办法自己解决,自立就是遇到挑战自己勇敢反击。 自立就是不依靠父母的庇护,而能自食其力;自立就是不依靠父母的帮助,而能自强不息。 自立,是一种面对困难压不倒、遭遇厄运头不低、经历危险无畏惧的操守。 学会自立,就会使自己无所畏惧;学会自立,就会使自己自强不息。 学会自立,就会增长自己的本领;学会自立,就会增加自己的筹码! 学会自立,就会使自己走向希望,走向成功,拥有一个圆满的人生!

该文章《有关于自立自强的900字作文,以自立为题的作文》来源于出国留学网,网址:https://zw.liuxue86.com/z/2786912.html

0.17189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