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着瞌睡,深冬朝我跋涉的影子秘密地张望——题记
我承认,这样的生活,我夹在中间,旋转着前进,一次又一次矛盾来了又去,去了又来。曾经,现在,未来就像携带的行李都牢牢的属于我。然,曾经是最早到的,它沉在箱底,偶然露出一角,一切的一切就强烈清晰的出现在眼前了。
床头的一角上,偶然看到几张妈妈前些天翻出来的照片,那是我,小时候学舞的照片。有的是训练时痛苦的表情,有的是一个坚强执着的姿态,也有的是光辉舞台上和同伴们一起舞蹈的瞬间。那时的自己,总是盘着头,总是扬着脸,总是有一双没有束缚的眼睛。我想,当从前试着把那满满的失落和疼痛藏起来的时候,我是不该选择放弃的。
记忆里,不满4岁的我为自己的年龄打了个小谎,就这么跟着比我大的孩子学起了舞。老师严厉的要求,我自是无法承受,我无法伸直腿去摸脚尖,无法抓到比我高的把杆。我哭,总是哭,眼睛一个劲儿瞅着门外的妈妈,我撅着嘴,使着性子,又怯生生的怕老师打。反反复复着,妈妈教我,老师走时把腿弯一下,来时再坚持。我疑惑着,即使这样的方法她也不愿我放弃。以后怎样,不清了。我就这样忍着,哭着,通常都是无法承受练习强度的时候,自己中途跑下去,在妈妈怀里睡着了。
突然有那么一天,我望着把杆前镜子里的自己,才发现,那些陌生好似都走了,这里的所有都那般熟悉。我熟悉了舞步,甚至可以自豪的领头;我领会了它的神韵,甚至可以独自在练功房里陶醉。这多年,让我成了班里的尖子,软功出色的我,再也不是怯怯地哭鼻子的不情愿。一切都变了的时候,只有一个让我说不出感情的永恒,我的名子“小不点”。“小不点”我喜欢这个名字,她让我把曾经和现实联得那么紧,她让我不忘记那个穿着虎皮小夹袄的女娃,怎样怎样的成了现在,她让我珍惜。我克服过胆怯,忍着身上青红紫斑的痛,那扭伤脚踝,拉伤韧带的疼,如今还隐隐在心。但我的那次,六年级的时候,全国的一等奖让我激动,我听到去法国交流的邀请,抱着妈妈哭,那时的一切,瞬间和从前的差异让我成长。
我于是还这样抱着执着,在初一坚守着。但没法,真没法,周末长长的路途会让我和妈妈极度的累,平时的运动少了,每次上完课我都会摊在床上,腿和身体阵阵酸痛。无奈,无奈,我焦灼着自己的心,最终的一撒手,松了,随着日子,一切都在静静的被漂白……
初三,高中,日子久了,妈妈开始说我背弯了,眼镜挂上了,生气的时候她说:“以前的气质呢?白练了那么多年。”每每这样,我尝试着,挺直背,摘下眼镜。但我始终无法和时间抗争,我低头写字的时候,抬头望黑板的时候,便是更多的无奈。
只是这样,但我没有感伤,逝去的总是走了。
只是这段历程好像永远于我都是意味深长和温暖的。我这样热衷着舞步,她教给我了坚强和不放手。如今在学习,就让那个虎皮夹袄的女孩再走一段成长,我咬着唇,低着头,书写着……
十二月里,我的故事打着瞌睡,深冬朝我跋涉的影子秘密地张望着。
甄氏墓群,位于无极县县城西12.5公里处史村西南。1982年7月23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甄氏墓群为东汉至南北朝时期河北一带的名门望族——甄氏家族之墓地。1957年地面存土坟丘26个,历经平整造田,今存6个。1957年,农民取土时挖出东汉后期甄谦墓和北魏时甄凯墓,出土铜器、青瓷器、彩绘陶俑等文物上百件,主要有象征侍从奴仆的陶俑、石俑以及陶楼、陶壶、陶罐、陶鸡、陶鸭,还有罕见的铜镜、车马器、玉带钩等物。各种器具制作精巧,栩栩如生。出土之石砌拱门(石门)、甄谦买地券和甄凯墓志,对研究东汉至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有重要参考价值。
甄氏家族成员官高位显,累世因袭。据史书记载和出土的墓志铭佐证,甄丰、甄邯、甄韵、甄举、甄阜、甄逸、甄琛、甄备、甄像、甄惕等人皆葬此处。
今无极县县城东北11.5公里南流村,传有甄氏墓地。此处曾出土墓志和文字砖,当地甄姓居民亦藏有家谱,均在“文化大革命”中销毁。墓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原有土丘9个,高约2.5米,土丘前两旁有文武石人和石兽。1969年被深埋地下。民国《无极县志》载:“后魏甄琛墓在(县)东北南流村”按甄琛乃甄凯之父,其葬地当在史村。如果这里实为甄氏墓地,是否系分支,尚带查考。1977年文物普查时经对留存的几快残碑考证,证实明、清时代有不少甄姓族人葬于此地。
甄氏墓群的存在,从客观上证实无极是甄氏同胞的故乡,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和历史文化意义。
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