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迹故居

 海门余东古镇,位于宋代范公堤南端,为元代两淮29盐场之一,曾与虎墩(东台富安)盐场齐名。历史上,海门南部因坍江、海潮等诸多原因,县城曾数度迁址,今县城茅家镇只有二百多年历史;而处于海门县域北部的余东等地却是一块“老土”,形成已有千余年。余东古镇南距海门市区30公里,西南距南通市区45公里,东距吕四港口30公里。余东崔氏有两支,一支“北崔”,为宋代从北方迁入,居海门余东镇西北方向的殷忠村;一支“南崔”,为元末明初,苏州阊门石头巷崔氏三兄弟的后人为避战乱,渡江逃难,其中一支定居海门余东及树勋、万年三镇几十里范围内。另外两支分别至泰州虎墩(今东台富安西场)、盐城西乡(今建湖芦沟)。据《盐城西乡崔氏族谱》记载,崔氏后人分散各处,插草为标,安家落籍。崔氏三兄弟后裔置田产无数,跨县越府,南到长江口,北到废黄河,有“南到海、安(海门、富安),北到淮安”之说。至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三兄弟后裔近200年间仍然亲密无间,共同祭祖。五年一小祭,分别在海门余东、泰州富安、盐城西大崔庄进行;十年一大祭,回苏州阊门寻祖。斗转星移,后几百年逐渐失去联系。


0.08688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