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墓志铭清洗后,许荣显从墓志铭上的篆字推测可能是明代的墓,便马上通知了有关部门。昨日上午,晋江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赶到现场,对墓葬群和墓志铭进行研究。
据工作人员介绍,4个墓室均是“券顶砖式墓”,这是元明时期比较常见的一种墓室结构。墓志铭是黑页岩材质的,上方的篆书是“明安平节菴史公墓志铭”,下方的楷书是墓志铭的正文。经初步解读,墓的主人是安平人史钦,字体恭,“节菴”是他的自号。4个墓穴中,除了史钦的外,还有他的原配妻子安海桐林人黄氏,继室杨氏,次子史传。墓志铭是史钦的大儿子“直隶庐州府金斗驿驿丞史德孚”请“赐进士户部山东司员外郎莆阳宋乡撰文”。
据墓志铭记载,史氏族人的先祖宋代河东人史程来晋江当县令,子孙便在安平一带繁衍生息。墓葬的地点当时称作“桂林山”。史钦在当时是普通人家,并非官宦之家。正德四年正月初三日,史钦的原配黄氏葬在“中之左圹”,之后史钦葬在“中之右圹”,继室杨氏葬在“旁之西一圹”,次子史传葬在靠东侧的墓圹。
工作人员表示,由于平整土地时,不小心挖倒砖墙,墓室的现场已经破坏得比较严重了。那些条石是原有祭祀的案桌、石构件、石雕和附属建筑,都已破损。“虽然明代的墓比较多,但是这个墓葬群和墓志铭,对晋江的明墓考古,仍具有重要价值。”
村民:村中曾有“史厝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