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名人

孟称舜

孟称舜(约1599年-1684年),字子塞,又作子若或子适,号小蓬莱卧云子、花屿仙史,是明清之际的戏曲作家和戏曲理论家,会稽(今浙江绍兴)人。

他被认为是戏曲“临川派”继汤显祖之后最重要的作家,倪元璐称他为“我朝填辞第一手”。他编撰的《古今名剧合选》,是公认元明杂剧的一部重要选集,收录元明杂剧五十六种(包括他自己的《眼儿媚》、《桃源三访》、《花前一笑》与《残唐再创》四种),按照婉丽、豪放不同风格,分为《柳枝集》、《酹江集》,并详加评点,有眉批六百零二条,旁批四十七条,内容深刻,见解精湛,是古典曲论的重要典籍之一。

孟称舜撰写的杂剧和传奇有十种,现存八种,成就较高者有杂剧《桃源三访》(亦名《桃花人面》)、《英雄成败》、《死里逃生》、《残唐再创》及传奇《节义鸳鸯冢娇红记》、《二胥记》、《张玉娘闺房三清鹦鹉墓贞文记》等。其中《娇红记》被评为“中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孟森

1.jpg

孟森(1869-1937),字莼孙,号心史,武进县人,清史学科奠基人。早年受聘于上海南洋公学任教,旋至译学馆主持翻译事务。1902年在广西边务督办郑孝胥暑中任幕僚,为郑赏识,资送去东京政法大学学习,译有日本维新后的政法类书籍。回国后主编《东方杂志》,武昌起义后,为程德全指挥的江浙联军进攻南京起草宣言。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任黎元洪为首的共和党执行书记。1913年4月,当选为国会参议员。

孟森1869年(清同治八年)生于江苏省常州府阳湖县(后并入武进县)。十四岁就学于当地名师周载帆,以应科举之试。时孟森于制艺(八股文)外,开始着意于学术、政治、经济诸方面的发展。嗣后又赴日本留学,进一步接受了西方近代学术文化和社会政治经济思想的影响,并于其后撰写翻译了一些有关法学及经济学的著作。中年时,孟森作幕广西龙江兵备道,又为著名实业家张謇亲近幕友。他留心于地方政治经济现状,曾参与了清末立宪运动。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孟目的
blob.png
孟目的(1897—1983) 药学家。直隶(今河北)保定人。1918年毕业于协医学院预科。1925年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药学院。是英国皇家药科学会第一个中国会员。1925年回国。曾任协和医学院药科副主任,经济委员会卫生实验处药物化学系主任,中国药学会理事、理事长。1936年创办国立药学专科学校,并任教授、校长。建国后,历任中国药典编纂委员会委员兼总干事,卫生部药典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卫生部区品检验所所长、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所长。为《中华药典》第一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53年版和1963年版的编纂负责人之一。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孟继懋
blob.png
孟继懋(1897—1980) 骨家和骨科教育家,中国杰出骨科先驱。他长期从事骨科临床、教学及研究工作,为创建中国专业齐全国际知名的创伤骨科中心作出了贡献。他首创治疗股骨颈骨折的孟氏截骨术和孟氏肩关节融合术。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孟泰
blob.png
孟泰(1898—1967) 鞍钢老英雄,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代全国著名的劳动模范。河北省丰润县人,于1898年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他爱厂如家,艰苦创业,在恢复和发展鞍钢生产中做出了重大贡献,8次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先后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当选为中国工会第七、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执行委员。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孟宪承
blob.png
孟宪承(1899.9.21—1967.7.19) 著名中国现代教育家。江苏省武进县人。孟宪承早年毕业于上海的南洋公学中院和圣约翰大学。1918年留学美国,入华盛顿大学专攻教育学,获教育学硕士学位后又赴英国,在伦敦大学研究生院深造。孟宪承回国后以毕生精力从事教育工作,献身教育事业,曾先后在上海的圣约翰大学、光华大学、北京的清华大学、南京的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杭州的浙江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湖南国立师范学院等校任教,并一度担任国立第四中山大学秘书长、国立中央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和浙江省立民众教育实验学校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孟宪承出任华东军政委员会教育部部长、华东行政委员会教育局局长、华东师范大学校长。他连续当选为第一、第二、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上海市第三、第四届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并曾担任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孟宪民
blob.png
孟宪民(1900.2.2—1969.2.18) 地质学、矿业学家。江苏武进人。字应鳌。192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24年毕业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立矿业学院。1927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硕士学位。地质部矿物原料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毕业从事矿床地质研究,特别对有色金属、稀有金属矿床的矿物组成以及成矿理论有深入研究,擅长有关的矿物微量化学分析鉴定,做出了多方面的贡献。三、四十年代对云南个旧锡矿的开发和东川铜矿的地质研究,颇多建树。晚年倡导沿一定层位找矿的思维,即近代成矿理论中的层控矿问题,影响所及,取得了一些明显的效果。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孟少农
blob.png
孟少农(1915—1988) 汽车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毕生致力于汽车工业建设事业,是新中国汽车工业技术的主要奠基人。成功地领导了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陕西汽车制造厂和第二汽车制造厂几代产品的研制和开发。为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孟建柱

blob.png
孟建柱:男,汉族,1947年7月生,江苏吴县人,1968年8月参加工作,197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上海机械学院系统工程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工学硕士学位,高级经济师。现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国务院党组成员,中央政法委员会副书记、公安部部长、党委书记,总警监,兼任中央政法委员会书记。

0.12217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