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家大院
孟家大院,在齐河县近现代史上,有着“四闻人一名门”的记载,这“一名门”指的就是赵官镇的孟氏家族。孟氏宅院位于赵官镇北街,院门西南,原是本镇望族孟济严家的待客院。是一处规模完整、远近闻名的清代四合院,原是孟氏家族的待客院,历经200余年风雨后仍完整留存。
孟家大院占地440平方米,建筑形式为砖石木混合结构;房屋结构明三暗五,宅院院门正南,五间北屋是该院落的主体建筑,中间三间为客厅,两端各一单间;东西两侧各有三间对称的厢房,两厢房南端各有小耳房,耳房之间有回廊装饰木雕,为八宝吉祥图案,雕工精良,房内铺以青砖,房瓦为小青瓦,为典型北方民居,彰显出明清建筑风格。
打开齐河与长清两县的历史可以看到,依靠耕读起家的孟家是个典型的旧式地主家族,宅院连片,土地广袤,出过进士3人、举人1人,贡生、监生、庠生及武生26人,可谓人才济济。
孟氏发家起于土地经营。清初孟家五大院(南旭升、北旭升、耐升堂、东旭升、济升堂、同升堂)纷纷通过经商来购置土地,清朝雍正年间已有良田800顷。到19世纪末及20世纪初,孟家人又进军工商业,五大院都有自己的酒店、油坊,此时的孟氏家大业兴,门庭显赫。
抗日战争期间,孟氏家族的知识分子将孟氏宅院作为活动基地,每家有五六人参加抗日,后来这里成为抗日宣传的讲演场所。
1947年土地改革前,孟氏的大片宅第占据了赵官镇整整西北一隅,以瓦舍组成的一个个四合院为基本单位连成不同的建筑系统,再组成连片宅第,雕梁画栋,蔚为壮观。比起当时的栖霞牟氏庄园,不管是建筑规模、设计风格还是文化底蕴,都毫不逊色。
新中国成立后,规模宏大的孟氏大宅仅剩孟家大院。然而,浓缩着孟氏历史的孟家大院,作为民俗与建筑文化的现实标本,是研究清代北方民居与生活史的重要资料。
近年来,赵官镇政府不断增强文化保护意识,对孟家大院进行了抢救性修缮和维护,同时将文物保护与城镇建设结合起来,以孟家大院为中心,仿照其明清时建筑风格,结合当地民居特点,邀请省城镇规划建筑设计院编制总体规划,并投资200万元,打造了仿古商业休闲一条街。该休闲街长 1500米,两侧古式建筑飞檐斗拱、青砖黑瓦,木质匾额黑底黄字。目前,已入驻商户近500家,年吸引济南游客近万人。
孟浩然纪念馆
孟浩然纪念馆2003年新建,在襄阳市东南15公里处襄州区东津镇境内的鹿门山。始建于东汉建武年间的鹿门寺,魏晋以来曾是佛教胜地和文人雅士的聚集地。汉末名士庞德公、唐代诗人孟浩然、皮日休皆栖隐于此。鹿门寺现保存有石鹿、龙头喷泉、瀑雨池、天井、大殿等古建筑和宋、明、清三代碑刻,并有庞德公采药栖身洞、孟浩然亭、伏虎亭、望江亭等16个景点,群山环绕,清泉涓涓,周围的森林面积2600余亩,森林覆盖率92.5%,已被列为国家森林公园。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孟庄遗址
孟庄遗址位于河南省辉县市孟庄镇东侧,西北距县城4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13°57',北纬35°26'。
1951年被发现,1992年至1994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新乡地区文管会、辉县市文保所联合组成工作队对孟庄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面积达25万平方米,发现了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夏)及商3个时期的三叠土城。
1963年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该遗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孟庄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