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人

三国时魏国名僧朱士行:三国时第一个去西域求法的僧人,中国僧人讲经往往从他开始。
东晋名将朱龄石:(—)东晋末郡沛县(今属江苏)人,字伯儿。世为将帅,初随桓修在京口。桓氏灭后,转归刘裕,从征南燕及镇压卢循。义熙九年(),刘裕命统军入蜀,出奇兵灭谯纵。十四年夏赫连勃勃攻关中,刘义真败归,他代镇长安,兵败死。
南朝梁国大将朱异
宋朝医学家朱肱:宋医学家,字翼中,自号无求子。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出生儒门世家.元佑三年进士.官奉议郎直秘阁,人称"朱奉议".因进谏被黜,隐居杭州大隐坊,又称"大隐先生",自号无求子.隐居时著书酿酒,作《北山酒经》.潜心医学,精研伤寒,费时近二十年(--)撰《伤寒百问》三卷.类聚伤寒条文,设问答百题.政和元年()增补至二十卷.更名《南阳活人书》.时大兴医学,求深于医道者,遂起用朱氏为医学博士.尝谓治伤寒先须识经络,还须识脉辨证,不唯精通医理,且临床多验。

朱敦儒:(-9)南宋词人.字希真,洛阳人。靖康、建炎间,屡召不起。绍兴三年(1133)以荐补右迪功郎,五年(1135)赐进士出身守秘书省正字。历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致仕,居嘉禾。晚落致仕,除鸿胪少卿,秦桧死,依旧致仕。绍兴二十九年(1159)卒。有词三卷,名《樵歌》。
朱弁:(-)字少章,江西婺源人。南宋文学家.朱熹族叔祖.他被誉为第二个苏武。朱弁(-)南宋文学家。建炎二年()以诸生补修武郎,藉右武大夫、吉州团练使。以太学生擢任通问副使,随王伦赴金.不屈于金人诱胁,被拘留16年.饱受磨难.守节不屈.至绍兴十三年()方南归。为文援据精博,曲尽事理。所作怀念故国之诗,深切婉转。诗文直追前代,著有《风月堂诗话》、《聘游集》、《曲洧旧闻》、《輶轩唱和集》等。
宋女作家朱淑真:号幽栖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歙州(州治今安徽歙县),南宋初年时在世。生于仕宦家庭,相传因婚嫁不满,抑郁而终。能画,通音律。词多幽怨,流于感伤。也能诗。有诗集《断肠集》、词集《断肠词》。
北宋学者朱震:到了北宋徽宗政和年间(公元年至年)又有荆门籍的朱震、朱巽两兄弟在书院读书成名,双双考中进士,也是南宋很有名的学者。朱震学识渊博,廉正守道,被称为读书人的楷模。他还对经学颇有研究,有“汉上先生”的雅号。绍兴年间(公元至年),朱震同一个名叫范冲的文官任太子的讲读官,公元年,太子正式继位,成为英明的皇帝(孝宗)。朱震的弟弟朱巽,也很有才学。当时人们把他兄弟二人称为“二朱”。《宋史》也有他们的传记。

地理学家朱思本:(~)元朝地理学家。字本初,号贞一。临川(今江西抚州)人。祖父以科举仕宋,故思本自幼熟读经史。后因“厌世溷浊”,入龙虎山为道士。大德年间至大都,初师事玄教大宗师张留孙,留孙死后,助玄教大宗师吴全节管理江南道教。至大四年至延祐七年(~)十年间,利用奉命代天子祀五岳四渎等名山大川的机会,周游南北,足迹遍及今河北、山西、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等地,进行实地考察,访问当地父老,寻求故迹遗址,考察郡邑沿革,核实山河名称,验证《要迹图》、《樵川混一六合郡邑图》等古地图。历十年,著《舆地图》两卷。朱思本采用裴秀、贾耽“计里画方”法,先制成各地区分图,再合而为广长各七尺的大图。其精确程度超过前人,是中国制图史上的杰出创造。明罗洪先据该图增补为《广舆图》,基本上保留了《舆地图》的面貌。至治元年(),朱思本主持江西玉隆万寿宫。后来又至大都助吴全节管理道教事务。他还善诗文,与文坛名流虞集、范梈、柳贯、袁桷、许有王等交往甚密。著有《贞一斋诗文稿》两卷。约死于元统、至元年间。

0.09916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