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园墓葬

逸朱公,隶属朱熹11代孙丰山万五公派系,三世祖梅庄公长子,谥阿宝,号二十五府君。约生于公元1413年,25岁卒,惜乎乏嗣。乃以其弟清隐公与妣罗氏所生的次子孔祥(永窝)为继,由此便产生了“长变二,二变长”的趣史。据朱氏族谱载:“逸原系长房,早逝后立清隐公次子永窝为继,嫡传后裔皆按俗例称为二房”。妣,深闺淑善胡氏孺人。考妣合葬于犁头地。犁头地,背靠当地名山寨岽,前面是由丰良河与大龙华河交汇成的甲溪河,依山傍水,秀水环山。寨岽山脚一直延伸到甲溪河,酷似农耕的梨头,清逸朱公和胡氏考妣就葬在此处。约定俗成,人们就把犁头地作为四世祖墓的代称。据说民国前,犁头地是丰顺十大名墓之一。逸朱公墓建好若干年后,进行了一次比较大的整修,工人每天修墓收工后,都要到甲溪河洗手洗脸,去除尘埃,其中一位小伙子,因不善水性,溺水身亡于甲溪河。朱家人想,他虽是一位修墓小工,但是因修祖墓而死的,是有功劳之人,同样应受到尊重,于是便与四世祖墓同排而立。由此,我们联想到了宋庆龄把自家的保姆葬在宋氏陵园的故事,这体现了朱家人宽广的胸襟和尊重劳动人民的精神。犁头地祖墓,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呢——清逸朱公墓重修时,工人师傅撬开墓碑,墓碑后面竟藏有8只乌鸦子,其中一只飞往了韩江边的东留,从此朱氏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愈发愈旺。钟灵毓秀的犁头地,孕育了一代又一代朱氏后人,他们在社会各条战线干事创业,成就辉煌,如老红军沈义(朱焕香)、南粤慈善家朱镇林先生、刘惠英女士伉俪及其子朱拉伊、朱孟依、朱庆伊三兄弟就是突出的代表。犁头地朱公后裔,源远流长,财丁兴旺。今丰顺清溪、望楼、黄寨坪、桔演、径双、坎下、墙背、岭子、南泉坑、风流门、东留等地的朱氏,皆其苗裔。据不完全统计,本土加海外,至今代传27近二万人。500多年来,不管你在何方,每年清明节期间,都会涌向犁头地,拜祖朝宗,共叙血缘情谊。
0.10061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