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正德帝南巡桂阳漫田村
众所周知,戏剧“游龙戏凤”是久演不衰的,说的是明朝正德皇帝微服私游大同,路过梅龙镇,在所住客店,见到李老板之妹凤姐美貌伶俐,顿生好感,故意与其戏谑调笑,相处甚欢,情投意合,其后才告知自己乃是当今皇上,凤姐上前讨封,李凤姐荣封为贵妃、李老板成为国舅,小客店生意从此红火兴隆,成为流传民间的佳话。古谱与古迹佐证了正德皇帝对桂阳蓝田朱氏鼎兴堂的封赐,有诗为证曰:正德驾巡漫田村,御赐婺泉蓝田名。追封恩泽荣后世,祖德光辉照裔孙。朱氏祠堂大门上方的三个阀樾,这是寓意为:均贤公、均琪公、均玉公三位先祖所开基的三族。即后来清乾隆衡北湾塘一届创修谱,所载为均玉、名玉、奇玉三公,是先辈创修谱时传抄之误。此次因核对桂阳蓝田老谱,应将三位先祖名及排序更正为:均贤、均琪、均玉三公;或者为均贤、均圣(无嗣)、均琪、均玉四公。
(二)明武宗驾临蓝田清风亭
明武宗正德皇帝生性好游,微服简从,正德十五年(1520年)三月一天清晨,风和日丽,帝一行三人,途径桂郡北乡上蓝田,无人相识,帝与随从徒步登上岚风坳巅峰,峰顶有“清风亭”,石柱瓦顶,古柏环翠,池水荡漾,凉风徐来,令人心旷神怡。帝坐以憩息,似感腹中饥饿,欲得饮食。帝静思,俯视山脚,瞥见一妇,手提竹篮,姗姗而来,顷刻,妇至亭中,帝问:“山下何村?”妇告:“此上蓝田朱家。”帝笑曰:“哦,是耶!天下朱氏一脉。”又问:“汝蓝中何物?”妇言:“些许菜饭。”帝戏曰:“今晨余等已行二十多里,尙未早膳,正无处觅食,娘子可否分羹供余等充饥?”妇答曰:“只要客官不嫌粗茶淡饭,请便!”妇人即开篮敬客,毫无吝啬,取出篮中仅有一份饭菜道:“哪位客官先用?”三位路人,互相推让,谁也不肯接过,妇见其状,甚为尴尬,帝曰:“还是快送你丈夫受用要紧,余等休息片刻后再说。”妇人收拾竹篮匆匆出亭,来到夫君的田边,田中男子见妇至,放下手中牛犁上岸用餐,边吃边听妇人讲“清风亭”遇朱姓客官之事,男人听着二话不说,便吩咐其妻,赶紧去“清风亭”邀朱姓客官至家中做饭相款,并言也即赶回与妻帮忙。妻子飞也似地跑向“清风亭”,只见先前与她说话的客官“哈欠!哈欠!”不停地连打好几个喷嚏。妇人走到跟前道:“刚才夫君责备我失礼,特要我来邀各位客官至寒舍用餐。”帝曰:“余受风寒感染,身体乏力不适,恐连累你家不妥。”一随从用手探帝额头,确有一些发烧。问帝道:“是否要去看郎中?”这时,那妇人夫君牵着牛背着犁也赶到“清风亭”下,问客官为何没走?妇人回曰:“有一客官似患伤风,浑身无力走不动。”妇人夫君道:“一点伤风感冒不要紧,服碗姜葱汤就好!”丢下手中牛犁给妻,说时迟、那时快,背起身体不适客官,一路回到家中,丈夫劈柴烧火,妻子下了三碗自做的面条,其中一碗加放了胡椒粉、葱、熬的老姜汤专给身有伤风客官用。不到半个时辰,端上三碗面摆在桌上,上了一碟(内有白萝卜条、白菜脑子、大红袍辣椒)泡菜,请客官入席就餐,只见有伤风的客官,吃的满头大汗,他觉得内衣都湿透了,用完餐提出想换衣洗澡。丈夫抱来许多松木块柴,放在堂屋内分成三堆生火,脚盆放在中间,提着热水倒入,关好门窗,客官脱衣解带入浴,随从拿出湿透内衣裤,请妇人洗涤烘干,妇人与丈夫看过,大吃一惊,内面衣衫,均是精致绣花龙袍,夫妻俩恐犯欺君杀头之罪,战战兢兢地恳求随从官人,指点迷津,化险为夷。随从官人也实话实说:“我乃朝廷命官王守仁、杨廷和是也,入浴之人乃当今皇上,等圣上浴毕,你夫妻二人如此如此…便了。”(三)湾塘三房朱祖旺公开派“云步町”
均玉公之十世孙朱祖旺,“祖”字辈,字荣发,明成化年间同夫人白氏,由湾塘外迁到一个叫“云步町”的地方居住。祖旺公之先祖鼎文公,系均玉公之五世孙落籍湾塘,生定机、定柏;机生成昽, 昽生子二:长仁瑞,生厚福,福生祖生、祖贵、祖旺、祖魁、祖荣,是厚福开派之五房也;次仁孟,生厚绵,绵生祖珊、祖明、祖亮、祖芳、祖兰、是厚绵开派之五房也,即递六世开十房的朱氏湾塘族(按“财源金满斗,文运笔生花”排位是“金”字号)的第三大房。“云步町”的地域范围约有五里路长,北起有一座“龙王庙”所在的山头即俗称“庙山头”村子再往北面的“石墈头”,南至朱氏金字号第三房分祠堂所在地附近的“龙头湾”(谱载又称龙潭湾)。有一条常年流水、河宽约十来米、自北至南顺流而下,很像一条巨龙,卧伏在开阔陇中田畝之间,欲有腾云起步,向东南海方向飞去之势。按说文解字云:“田畝謂之町或田踐處曰町”,故此陇中藏龙之地段称为“云步町”,亦该地名之来由也。
三国时期,皇叔刘备合兵攻占零陵不久,四弟赵子龙领三千人马计取桂郡,随后刘备、诸葛亮坐镇桂阳,命二弟关云长取长沙,三弟张飞领三千人马取武陵。关公便领五百兵马途径衡州在“云步町”安营扎寨,在诀战之前的操练期间,据传说神皇仙人率左丞右相、龙虎二将军一行五人,正在岣嵝山下办理军务,招兵买马,相助关公北上,等候合兵一处,攻取长沙。关公按诸葛孔明授计,操练军士、演变阵法,胸有成竹,依计而行,自领兵马足矣。关公祭拜神皇仙人后挥师北上,一举攻下长沙城,将守城黄忠老将军招降到刘备一方,后成为蜀汉的“五虎上将”之一。有赞关公战长沙路过“云步町”诗一首
(四)桂阳蓝田朱明时公几次一语藏玄机
桂郡上蓝田朱明时,“时”字辈,名汉直,字继云,号介翁,朱君讳均玉公之十六世孙也。天资聪颖,幼嗜诗书,一目数行,入耳不忘,动嘴成文,下笔成章。年方十六,远赴武昌应试,拔制宪代书第一名,授武昌府代书。为人行侠仗义,常以一字而救人诬罔,以一语而振拔沉沦,贤德仁厚,名闻遐迩。年五十回归祖籍,居郡恒,士人往来者尤门庭若市,每届新任县府知事,必恭请造访。朱明时、李定必、王致成,被誉为桂郡“三杰”,介翁公乃位列其首。有次,一位新知县携夫人乘船赴桂阳上任,进船舱时,夫人不慎跌了一脚,头发挂在互不相识的介翁衣扣上,许久才解开,介翁看得明白,此妇一颗相夫旺子的小黑痣长在后颈之中,待坐定之后闲聊,介翁略知新知县早来几天,一是慕名拜访郡内名士,二是体察当地民情,以便今后在任上做个好官。攀谈之中,新知县对桂郡“三杰”尤为关注,问道:“汝是当地人可认识朱介翁否?”翁也想试探新知县为民之心的底细,便卖个关子曰:“余不相识”;一路谈笑风生抵郡登岸入城,介翁拉随从走另一街边贴耳附语:“如此如此……”。才走数十丈地,突然介翁的随从牵着新知县的妇人随行,新知县急阻之,翁的随从曰:“余内人随吾归,你却为何阻耶?”新知县争辩曰:“此吾妇也,汝何敢妄为!?”相互争执,行至县衙,击鼓升堂。县衙不识新知县,闻各诉为己妻,竟不能决。翁的随从曰:“既如此,可各举证为凭。”新知县不语,翁的随从曰:“吾妻后颈窝中有颗小黑痣……可证之,请老爷为小民作主”,吏令妇撩起后发验之果然如是。新知县曰:“既举证不仿再细致点,吾妻左右脚趾上,分别各长一颗黑痣,长在何趾何部位?说得对任凭老爷发落,说的不对就……”。老知县觉得这又是一桩难断疑案,心想再过三天,新知县到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便宣判曰:“先将妇人安顿在五星级客栈住下,费用各负一半。待本老爷烟酒(研究)十天后改日再判,退堂!”三人出了县衙,介翁在外等候问案断的如何?翁公随从曰:“明时老爷,此案将在十天后交由新上任的知县审理!”介翁便拍手乐哉道:“一场老公审老婆的官司,你我等着看好戏!”。听到随从说漏了嘴,直呼老爷大名,新知县恍然大悟曰:“您乃桂郡三杰之首朱介翁也,幸会!幸会!”拉着夫人拜过,介翁邀新知县夫妇到寒舍作客,好生相待,酒遇知己千杯少不在话下,也给桂阳后人留下“翁公戏知县”的趣事,成为茶余饭后谈笑的话题。
(五)云步町过去每年盛大族事。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前,由于三房先祖为后代置有田地公产,归族内集体所有,每年旱涝保收,都有一笔丰厚的租金收入,作为族内公事活动费用开支。所举办的族内的各项公事活动很隆重也很热闹,小孩子们欢乐地参加,像过年过节一样高兴;大人们为朱氏族群争光、为祖宗争气,都是团结一心、聚精会神地投入,外人对云步町朱氏族的评价颇高、口碑也好。外出参加活动时,是“云步町”的,这几个字被人们叫得也很响亮。下面列举一年之内的一些主要族事活动:
1,
2,
3,
4,
5,
6,
7,
8,
9,
10,均玉公十一代孙宗珀公,字琼玉。在明嘉靖二十九年去世,出葬那天,走到离湾塘祖山还有几里路的圆塘,突然乌天黑日,一阵狂风将灵柩掀落在地,巧遇一道士经过,赞此地乃风水宝地,随即请地仙看地,又赞棺材着地处的龙脉极好,当时人们觉得这是天意,特将宗珀公就地安葬。所以后来,三房大发,人兴丁旺,每年朱氏云步町族人到湾塘祭祖时,必去圆塘宗珀公先祖墓地碑前祭拜
“朱氏族公家开饭”的做法至一九五零年土改时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