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家大屋于清光绪15年(1889年)落成,是澳门二十世纪初商人卢华绍(卢九)住宅。大屋高两层,为三开。是澳门百年古宅文化遗产。
卢家大屋,又称为金玉堂,位于大堂巷,是澳门二十世纪初商人卢九的住宅(其私家花园卢廉若公园为澳门名胜之一),约落成于1889年,是澳门极具价值的中式建筑物,澳门历史城区的一部分。现由文化局管理修复。部分已对外开放。
卢家大屋位于大堂巷,是澳门著名商人卢华绍家族的旧居,该大屋约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落成。卢家大屋是用厚青砖建造的中式两层建筑,是典型的中式大宅,具晚清时期温婉纤细的建筑风格。
大宅反映澳门建筑风格屋内具有厅、房、厨房、杂物房等间隔,并布置着多个天井,便于通风和采光。整个中轴线上的空间是通透的,但有屏风隔断。内部糅合中西方的装饰材料和布置手法,既有中国地区常见的砖雕、灰塑、挂落、蚝壳窗,又有西式的假天花、满洲窗、铸铁栏杆,两种特色装饰共冶一炉,饶有趣味。正面窗户全为葡式百叶窗,其中以上方左右两扇最为精美。窗扇以金属包角,百叶窗上加半圆形彩色玻璃窗,玻璃窗上则是灰塑装饰。大宅独有的特色,反映了澳门中西建筑风格合璧的民居特点。澳门文化局局部开放属‘世遗’建筑物之一的卢家大屋,并安排文物大使作免费导赏服务。其时由于尚有部分文物建筑维修工程正在进行,未能同时开放二楼。维修工程终于完成,由即日起每逢周六周日及公众假期,卢家大屋二楼将正式重开,使大宅得以全面展现其“庐山真面目”。
展品显建筑与时代发展关系新开放的二楼包括数间古色古香的主人房、寝室,独具澳门本土特色的蚝壳窗以及刚修复不久的部分灰塑等。大屋将同时展出香港大学建筑学硕士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品,展出的模型精美细致,设计意念富有特色。多款不同的建筑模型呈现了香港立法会、长洲、旺角等地的建筑特色,凸显出建筑物所在地与其人民特色及时代发展的关系。将现代建筑模型作品置于文物建筑中展出,既可引导参观者发挥对建筑的想像力,也同时提供了一次集知识、趣味于一体的观赏历程。
为庆祝六月十日首个“文化遗产日”,澳门文化局特别安排十日及十一日(每日上午九时至下午六时免费表演)一连两天在卢家大屋展演广东民间绝活──潮绣及佛山剪纸,供澳门居民欣赏。
国务院日前公布首批共五百一十八项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包括这次表演的潮绣及佛山剪纸;结合作为澳门世界遗产的典型广东民宅卢家大屋进行表演,充分反映岭南地区独特的民俗特色。
在卢家大屋表演的还包括拥有悠久历史的佛山剪纸。它源于宋代,盛于明清时期。从明代起佛山剪纸已有专门行业大量生产,并外销至南洋等地。按其制作原料和方法分别有铜衬、纸衬、铜写、银写、木刻套印、铜凿、纯色等。利用特产的铜箔银箔,用剪、刻、凿等技法,套衬各种色纸和绘印上各种图案,形成色彩强烈、富有南方特色的剪纸。佛山剪纸既有纤巧秀逸,又有浑厚苍劲的表现手法,具有研究珠江三角洲民俗活动的历史价值。
2005年作为“澳门历史城区”的一部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局与江苏省文化厅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合作,分批组织苏州、常州、无锡、杨州、徐州等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往卢家大屋进行工艺展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