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源流

袭xí,姓袭,起源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普集镇袭家庄(据传武则天封为袭姓)。

(1)宾人七姓有袭氏。

(2)通志氏族略云:晋有隐士袭元之,南史有袭口。

(3)章丘市普集镇有个袭家庄。现在袭姓人家仍占绝大多数。据说,他们的祖先姓"习",只是因在明朝嘉靖年间村里出了个博学多才的教书先生袭勖才改姓"袭"的。关于袭勖改姓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是说袭勖教育出的学生中有四人中了进士,同朝为官。皇帝为了嘉奖他为国培养出了栋梁之材,特赐龙袍召他进宫见驾。 见驾之中,皇帝随便问他是姓哪个"xi"字,袭勖虽然满腹经纶,可见驾还是第一次,不免紧张,便双手搓起了龙袍,未能及时回答。 搓着搓着,急中生智,忽然答道:"龙衣之袭";另一种说法是,袭勖棋艺高超,皇帝召他进宫之后,经常与皇帝对弈。有一次皇帝找他下棋,他正在树下瞌睡。皇帝怕他着凉,便脱下自己身上的龙袍为他披在了身上。 袭勖醒后,为感皇恩,便改姓为龙衣之"袭"了。

袭勖最后被赐为"教谕"。所以章丘县志和乡人都习惯称他为"袭教谕"。现在,据袭氏族谱统计,袭姓已繁衍至章丘多个村庄及省内多个县份与东北三省各地。

袭xí(根据隶定字形解释)形声。字从龙,从衣,衣亦声。"龙"指"蛇"。"衣"指"外衣"。"龙"与"衣"联合起来表示"蛇衣"。本义:蛇所蜕之壳。转义:死者穿的衣服,衣襟在左边。说明:1.蛇或其他蜕皮动物有在生长过程中一次或多次脱去外皮的现象,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叫做"蜕皮"。古人把死者穿上的尸衣视为"所蜕之皮",是表明该死者的灵魂已经升天仙去,他仅留一幅皮囊和多层外衣在地上。人的躯壳连同尸衣就是"袭"。2."袭"有"多层衣服"的意思,这是因为蛇类动物一生中有多次蜕皮,留下多个皮壳。3.汉语词"承袭"、"因袭"是"穿上旧外套"的意思。4.汉语词"袭击"、"突袭"、"夜袭"是军队身着伪装服发动突然进攻的意思。5.汉语词"花香袭人"是"花的香味像一件罩衣包裹住游人"的意思)

同本义 [graveclothes]

袭,左衽袍也。--东汉·许慎《说文》。按,凡敛死者,左衽,不纽。

陈袭事于房中,西领南上,不綪。--《仪礼·士丧礼》。郑玄 注:"袭事,谓衣服也。"

又如:袭衣(尸衣;也指古代行礼时穿在裼衣外面的上衣);袭玩(衣着器用)

"《释名》日:"褶,袭也,覆上之言也。"《急就篇》颜注曰:"褶,谓重衣之最在上者也,其形若袍,短身而广袖,一曰左衽之袍也。"《说文》有袭无褶,其袭字解曰:"袭,左衽袍,从衣,读省声。"由《释名》之说,褶袭互训,意义相同,由《急就篇》《说文》之说,褶袭皆左衽,制度相同,是褶袭二字,一而二,二而一者也。(参考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衣上加衣 [put]

寒不敢袭,痒不敢搔。--《礼记》

穿衣 [wear]

衣尸曰袭。袭,匝也,以衣周匝覆之也。--《释名·释丧制》

又如:袭尸(为死者穿衣);袭朝服

盖 [cover]

张甲乙而袭翠被。-- 张衡 《西京赋

又如:袭裘(古代盛礼时,掩上裼衣而不使羔裘见于外)

触及;熏染;侵袭 [attack]

芳气袭人是酒香。--《红楼梦》

又如:袭人(侵袭到人。薰人


0.06725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