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庐陵乌东四修谱局的主编周告根宗亲给我打来电话,他看了我家的谱之后说有一个新的发现:按照谱的记载我是属于泥田长房周原中州派(后又衍生出中坡圳上派),不过在我家湖南开基祖周可授的介绍上发现了一句话“配胡氏,返归庐陵夫妇合葬乌东里海螺形”。四沂祖老大沂贤祖就葬在乌东海螺形山上,因为他是老大要守祖上的墓。开基祖出生在庐陵儒林乡,离乌东比较远。而永乐年间他带着儿子和三个孙子来到湖南并在当地扎根,去世后却葬在老祖宗的发源地乌东,这有点让人匪夷所思。按叶落归根的说法,他应该葬在泥田或儒林乡才对。周告根宗亲说像我们这种外迁出去的埋回祖籍地的很少。只有一种原因,那就是我们这一支是由乌东沂贤公的后人过继给了泥田沂滨公后人,而开基祖周可授他带领家人离开了吉安,去世后返归乌东也算是认祖归宗。 V, \+ n+ d; J% Q
过继的现象在中国多见,不论帝王将相还是平民百姓。宋高宗赵构死后无子,便把宋太祖的七世孙过继给自己当儿子来继承皇位;明代正德皇帝死后因为无子,便从血缘最近的人中选了堂弟嘉靖当皇帝。而嘉靖当了皇帝后就面临着一个“大礼仪”之争。因为先嘉靖当皇帝,是让他过继给自己的伯父为子。而他当了皇帝之后就应该叫自己的伯父即正德的父亲为“皇考”(去世的父皇),但嘉靖却是把自己的生父尊称为“皇考”,这场争辩持续了三年,朝廷分成两派,受牵连的有一百多人。
我祖父有六兄弟,我爷爷的第二个弟弟在小时候过继给堂叔父为子。在他临死前我们去看他,他当着我父亲的面说死后要和他的生母(我曾祖母)葬在一起。
因此,我们的开基祖周可授来到湖南定居,去世后为何葬在乌东也就不难理解了。
从血缘上来讲,我应该算是乌东沂贤公这一支,但既然过继到了泥田这边,就属于泥田族人了。
其实,不论是乌东还是泥田,大家本来就是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