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盐田河百亩堰村,始建于嘉庆6年(1801年)。该祠占地面积1300平方米,分前、中、后三殿和鼓乐楼。
两侧分别设有边室、花厅后室、耳房等,分布对称。明间为石柱台梁结构,次间为穿斗构架。祠立石柱20根,设天井八眼,垒石门17座。 祠内设有大戏楼、议事厅、香火堂和九间偏殿,有九口天井。祠内雕梁画栋,人像动物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祠外飞檐翘角,狮兽奔腾,气宇非凡。正门左右置立式 石狮一对。内部装饰以前殿戏楼、盘龙柱石雕和丰富的人物故事石雕及木雕装饰为突出特色。其雕刻作品以雕工精细繁缛、内容丰富多彩著称。雷氏宗祠于1985年被公布为麻城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被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雷氏宗祠被誉为“江北第一祠”,是大别山地区保存十分完好、具有较高建设艺术价值的一座古建筑。
王蒙 《春山读书图》 纸本 纵133.4厘米,横55.5厘米
《春山读书图》较为别致。构图为王蒙典型的长松高岭格局,下方土岗及屋后耸立着五棵巨松,枝干倔铁,鳞皴龟裂,松针则以细笔由下向上勾剔,层层叠叠,形如卷云,已是元人画法。屋内有一生徒在读书,而岗阜的右边是水,近处有一水亭,主人端坐,小童侍后,似在观赏春景,而水之远处,深入山谷,有一屋,内有一人似在劳作。图的上方是两座山峦,簇拥着一峰高耸,山头又是王蒙画中常见的拳头状,山石施以其老成的解索皴,极其恰当地展示了南方土石山的构成。山头及坡顶密布丛点,以点带擦,干笔与湿笔交融,郁郁葱葱,一派生机勃勃的春山景象。
整幅画以水墨为底,仅在树干、茅草、木质窗棂、栏杆及人物肤色等处着赭石色,不再有其他色,显得极为别致。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于以赭石、花青为浅绛山水的基本用色了,“绛”者,红色,赭石为土红色,浅绛山水就是指以赭石色为主的浅设色山水画。而《春山读书图》的单着赭石色,应是浅绛山水画的古制。在墨与色的进、退之争中,色越丰富则笔墨渐失。我在绘画实践中体会到,如果想更多地保留水墨山水画的笔墨情趣,则这种在墨骨上仅局部着赭石色的方法,别具一种古雅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