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绍宁、管干贞故居位于常州市前北岸27—28号。
管绍宁中探花后,授职翰林院编修。数年后又升任少詹事,随之调任南京国子监司业,执掌江南地区这座最高学府的教务。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李自成农民军攻占北京,崇祯帝自缢。在南京的福王登基,称弘光帝,管绍宁被任为礼部左侍郎,当时所有福王登基的礼仪均出自他手。他以直言切谏著称,而遭奸臣忌恨。不久,钱谦益任礼部尚书。因两人意见不合,管绍宁一怒辞官,退养回乡。清顺治二年(1645)五月,清军攻破南京,弘光朝覆灭。六月,清政府通令南方军民一律剃发,以表示归顺, 不从者军法处置。知府宗灏因管绍宁拥有明朝探花和高官的双重身份,令其带头剃发。他严辞拒道:"国家已亡,当臣子的本应赴死。"被关狱中,他置酒慷慨言:"从今而后获死所矣!"随即自尽身亡。宗灏恼羞成怒,将他3个儿子及全家老小,甚至还有仆人,于六月十六日(阴历)集体腰斩在甘棠桥畔的鼓楼下。仅幼孙滋琪逃到乳母家,清兵随之追至,逼乳母丈夫童明高交人。童见管家因忠烈将惨遭灭门,咬牙将自己的儿子调换,方保住管家一脉碧血。 管绍宁、管干贞故居南近延陵西路,北至后北岸,东邻赵翼故居,西临吕宫相府。原有房屋4进,头进门屋扩路时拆除。二进为楠木大厅,面阔3间,阔13.8米、进深9, 8米,为抬梁式建筑,梁柱粗大,柱下加阴沉木柱础,为常州罕见;内悬镶金"福"字大匾(现藏市博物馆),此乃管氏庆五世同堂时乾隆帝特书赐"福"字以示荣宠,故称"锡福堂"。厅后现有小路与第三、四进隔开。三进为5开间后厅,进深6檩,前廊后轩,前用垣墙与前两进分隔,围成一天井,自成院落。垣墙正中开有二门,砌水磨砖门楼一座。门楣两侧有雕花垂柱,门柱下置枕石一对,具明代遗风。第四进5开间楼厅即管氏读雪山房,干贞曾读书作画于此。楼厅前大天井原植梅树,颇具园池竹石之胜,为干贞先祖滋琪所构筑。清末宣统年间(1909-1911),故居房屋大部分由管氏后人分住,其前后部分房屋为徐氏所有。到1937年,后首部分房屋为徐、唐两姓购得。1995年4月,省人民政府以"管干贞故居"的名称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