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秩事

视死如归

  “视死如归”源于《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又见《吕氏春秋·勿躬》。   鲍叔牙把管仲推荐给齐桓公,齐桓公向管仲询问改革政治、复兴国家的方略大计,管仲回答说:“开辟土地,扩大城镇,发展生产,尽地之利,我不如宁敕,请派他做主管经济的大官;升降适度,矢令恰当,进退得体,礼仪娴熟,我不如隰朋,请派他做主管外交的大官;早入晚出,不惜个人生命,不计较个人得失,冒犯进谏,我不如东郭牙,请派他做主管监察的大官;行军整肃,战斗英勇,战鼓一响,使全军顽强挺进,视死如归,我不如王子城父,请派他做大司马;断案英明,不杀不该杀的人,不冤枉无罪之人,我不如弦章,请派他做主管司法的大官。您假若只想治国强兵有这五个人就足够了;如果您想成为诸侯的霸主,那么,有我管仲在这里就行了。”齐听后非常高兴。对管仲言听计从,最终完成了霸业。   后来,人们用“视死如归”来形容为了正义事业不怕牺牲的精神。

社鼠

  “社鼠”这一典故出自于《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春秋初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最终成为春秋五霸中的第一位霸主。一天,齐桓公询问管钟,治理国家最大的忧患是什么。管仲回答说是社庙里的老鼠,桓公对此大为不解。管仲解释说,社庙里的墙壁是用木材涂上泥土做成的,老鼠喜欢在里面打洞,人们要消灭老鼠是非常困难的。如果用火熏,害怕烧坏木料;用水灌,又担心毁坏泥墙,老鼠之所以没有消灭,究其原因就在于社庙的墙壁,国家如此,国君亲信的那些小人,他们在外作威作福,搜刮民财,欺压百姓;在内又互相勾结,蒙蔽君王。如果不及早动手,发觉并处死这类人,就会酿成祸害。这种人就是贻误国家的社鼠啊!   后来,人们用这个典故比喻依仗权势作恶。清代洪升的《长生殿》里就有这个典故:“不提防抻虎樊熊,任纵横社鼠城狐。”

0.07504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