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一之子师古行三十二,官至殿中丞(爵位近于三台),唐僖宗乾符五年(公元878年)戊戌,因避黄巢起义战乱,乃奉祖父自金陵(今苏州),迁歙县之黄墩。师古公就此成为新安朱氏一世祖。娶程氏,合葬汪庄林乙山辛向。生子四:珉、环、璋、瑾。
第二世
师古长子 珉 行十二,名古训,字尧臣。为唐幕大将。后迁金陵。
师古次子 环行廿一,名古僚,字舜臣。唐昭宗天佑中,以剌史陶雅之命,领兵三千镇戌婺源,民赖以安宁,子孙因家焉,官至茶院,称茶院府君。娶杜氏四娘,合葬万安乡千秋里,地名连桐丑山未向。生子三:廷杰、廷俊、廷滔。宋孝宗淳熙丙申,文公自闽归婺省宗族,拜邱墓寻访祖兆,得知连桐,告于有司给执照状,连桐四方各六尺五寸,后之子孙得以祭拜。
师古三子 璋行廿三,名古祝,字商臣,号桐川府君。任淮南节度使,家香田。公生于唐长庆四年,殁葬金家坞金子尖丁山癸向。娶夫人镛溪汪氏,葬三都香田新塘源。生子三:鼎、鬻、鼐。
师古四子 瑾名古佑,字鼎臣,号黄墩主人,又号鬲山居士。生于唐太和元年丁未九月廿五日,殁于天复二年壬戌,葬鬲山园壬山申向。娶夫人余氏,又娶陈氏,合葬歙之黄墩。生子五:春、满、园、林、秀。实录公于唐大中二年,登进士第,初授修职郎。乾符三年丙申,敕牒马步军总管,收捕河中寇,升河南节度使。广明元年庚子敕授马步都总管,兼宣歙使。奋身拒黄巢,克复宣歙十五州,遂家居歙之黄墩。光启三年丁未,收复浙江诸郡,敕授勇卫将军、江右招讨军容使。龙纪元年己酉,除江南观察讨击使,大顺元年庚戌除勇卫将军兼宣歙观察使。景福元年壬子敕封银青光禄大夫,都宪御史,爵受江南镇将,歙州开国亭英侯,食邑五千户。光化三年庚申隐居休宁鬲山,自号鬲山居士。
第三世
环公长子廷杰行七,字文英,生于后梁四年庚午,殁于宋雍熙元年甲申,娶孟氏,生子一:浩清,迁婺州。
环公次子廷俊行八,字文智,又号文和,生于后梁乾化壬申,寿八十三岁,殁于宋淳化五年,葬汤村下园坎乙山辛向。娶方氏十三娘,葬松岩塘村社屋之南壬山丙向。
生子一:昭元。
环公三子廷滔迁宣城,生子一:允元。
瑾公长子 春名逢,字用帮,号阳明,乾符二年乙未登进士第,任庐州知州。娶程氏,又娶戴氏,迁休宁首村。
瑾公次子 满名远,浮梁县北门朱家营。
瑾公三子 园名通,字济川,迁休宁十二都,太平里霓湖市,山势衰延其下有湖若霓下饮,故名霓湖。娶郭氏。
瑾公四子 林名达,字邦显,迁休宁廿六都洞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