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泰伯:生于公元前12世纪,寿九十一岁。父古公亶父,次弟仲雍,三弟季历。季历子昌有圣瑞,古公欲立季历以传昌。泰伯仲雍为遂父志,而奔荆蛮,断发文身,建勾吴古国,从者千余家。筑泰伯城,凿伯渎港,传播中原文化。孔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被后裔奉为始祖,卒后葬铁山(在鸿山镇),为江南第一古墓。
吴起(?~前381年):卫国左氏人(今山东定陶)。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政治家。
吴广(?~前208年):字叔,阳夏人(今湖南太康)。著名秦朝末期农民起义领袖。
吴芮(公元前241~前201年):江西景德镇浮梁县瑶里人。著名秦汉之际长沙王。
吴汉(?~44年):字子颜,南阳郡宛人(今河南南阳)。著名东汉将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
吴兢 (公元670~749年):汴州浚仪人(今河南开封)。著名唐朝大臣。著有《吴氏西斋书目》诗二首等传世。
吴道子 (公元680~759年):画史尊称吴生,因唐玄宗赐名道,又名道玄。河南阳翟人(今河南禹州)。唐代著名画家。被后人奉为“画圣”。其画线条遒劲雄放,变化丰富,一变古来沿袭的高古游丝描的细笔,发展了线描的艺术方法,故表现出来的物象富有运动感节奏感,被人们称为“吴带当风”。
吴棫 (公元1100~1154年):字才老,建安人(今福建建瓯)。著名宋朝音韵训诂学家。
吴玠 (公元1093~1139年):字晋卿,德顺军陇干人(甘肃静宁)。著名宋朝抗金将领。
吴充(公元1021~1080年):字春卿,浦城人。著名宋朝大臣。吴充与其父吴待问(礼部侍郎),兄吴育,世称“吴氏三贤”。
吴璘(公元1102~1167年):字唐卿,德顺军陇干任(今宁夏隆德)。著名南宋将领。
吴潜 (公元1195~1262年):字毅夫,号履斋。原籍安徽宁国,随父徙居新市。著名宋朝文学家。
吴莱(公元1297~1340年):字立夫,本名来凤,门人私谥“渊颖”先生,浦阳人(今浙江浦江)。著名元朝学者。著有《渊颖吴先生集》传世。
吴与弼(公元1391~1469年):字子博,号康斋,江西崇仁人。著名元末明初学者。著作有《康斋文集》、《日录》等。
吴昆(公元1552~1620年):字山甫,号鹤皋,自号参黄子,安徽歙县人。著名明朝医学家。
吴承恩(公元1500~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山阳人(今江苏淮安市)。著名明朝文学家,名著《西游记》作者。
吴伟业(公元1609~1671年):字骏公,号梅村,江南太仓人。著名明末清初诗人。著有《梅村集》、《梅村家藏稿》、《绥寇纪略》、《春秋地理志》等传世。
吴襄(?~1644年):明末辽东总兵,吴三桂之父,清代大臣,著作家,安徽青阳人,字七云,号悬水。他曾任《明史》、《八旗通志》等书的编修总裁,并著有《锡老堂诗抄》15卷。
吴三桂(公元1612~1678年):字长伯,一字月所,辽东人,明末清初著名政治军事人物,吴周政权建立者吴周太祖。祖籍南直隶高邮(今江苏高邮),锦州总兵吴襄之子。以父荫袭军官。明崇祯时为辽东总兵,封平西伯,镇守山海关,后封汉中王,济王。1644年降清,引清军入关,被封为平西王。1661年杀南明永历帝,1673年叛清,发动三藩之乱,并于1678年农历八月十七夜病死。其孙吴世璠继其皇位。
吴其濬(公元1789~1847年):字季深,一字瀹斋,号吉兰,别号“雩娄农”。河南固始人。著名清朝政治家科学家。著有《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共二十二卷,收集植物八百三十八种,《植物名实图考》,共三十八卷,记载植物的分布涉及中国的十九个省。
吴其浚(1789~1847):清植物学家。字瀹斋,别号雩娄农。河南固始人。嘉庆进士。著有《植物名实图考长编》22卷和《植物名实图考》38卷。
吴敬梓(公元1702~1754年):字敏轩,安徽全椒人。著名清朝文学家。受博学鸿词荐,不赴。从此不应科举。有小说《儒林外史》。另有《文木山房集》。
吴沃尧(公元1866~1910年):字小允,又字茧人,后改趼人,因住佛山镇,别署我佛山人,广东南海人。著名清朝末年文学家。著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吴修 (1764~1827):清浙江海盐人,字子修,号思亭,诸生。官布政使司经历。精于鉴别古今字画金石。陆续刊刻有《湖山吟中啸集》、《思亭近稿》、《居易小草》、《吉祥居存稿》。另有《青霞馆论画诗》、《续疑年录》、《曝书亭诗集笺注》、《纪元甲子表》及《居易居文集》。刻有所集清人六百余家尺牍。
吴八月(公元1728~1796年):又名吴世宁,吉首平陇人。著名清朝苗族起义军领袖。
吴历 (1632~1718):清初画家。字渔山,号墨井道人桃溪居士,苏州常熟人。与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恽寿平合称“清六家”。亦工诗,著有《墨井诗钞》、《三巴集》、《桃溪集》及《墨井画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