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天门市,先秦为风国属地,春秋时属郧国,战国时为楚国竟陵邑。秦朝置竟陵县,取“竟陵者,陵之竟也”之意,即山陵至此终止,属南郡。936年(后晋天福元年),为避石敬瑭名讳(“敬”与“竟”同音),遂改竟陵县为景陵县。后汉复名竟陵县。962年(北宋建隆三年),为避赵匡胤祖父赵敬之讳,再改竟陵县为景陵县, 1726年(雍正四年),为避康熙陵寝名(景陵)讳,改景陵县为天门县,因县境西北有天门山而得名, 1987年8月3日,撤县立市。
天门市,地处汉水之北,大洪山之南,北缘龙尾山余脉向东至太子山,西北高,东南低,依山带水,龙拱虎卫,地貌呈祥。自古以来,就是全国闻名美丽富饶的鱼米之乡,产棉之乡,华侨之乡,高考“状元之乡。就在这片吉祥沃土之上唐氏一族繁衍生息近七百年,枝繁叶茂,人丁兴旺,名士辈出。
始迁祖及先祖
元末宁宗(1332年)时,始祖唐贵公,以文名举进士,擢监察御史,知淮州。因红巾军起义,战乱兵燹(xiǎn),时局板荡。避元乱,于是携家小十余口从宜兴(今江苏宜兴市)由江西南庐州府六安州 (元至元末置,属庐州路,治所在六安县即今安徽六安市。辖境相当今安徽六安、霍山等市县和湖北英山县地)英山县,落籍竟陵县南,年五十卒。娶妻李氏,诰封夫人,生子二,得朋、得友。
贵公系出晋阳堂,世代官宦之后,家世显赫,源流支脉,详明可考。远祖,在上古为五帝之一的唐尧,战国为魏国大夫唐雎,唐代为天策长史莒国公唐俭,近祖,在唐天复年间为建威军节度推官休復,北宋为参知政事(宰相)唐介。
高祖为雎公四十八世孙、俭公十六世孙、介公七世孙、南宋恭宗赵显德祐(1275年)年间元绍进士之子良嗣,字昌之。宋德祐时,赵王迫于时局之势南迁,嗣公与叔元章起义,兵兴后,官拨温州炮手三千为之助,元兵压境兰溪,战于黄盆滩,破之,斩其将,溪通鲁,兵退,保桐庐,遂进兵,据守厳州,朝廷加元章朝请大夫,命知严州,给良嗣公加官为阁门宣赞武翼将军,江淮闽浙都统兵马使,据二载,后援不继,三战不利,将趋闽复图大举,元兵勇至,南宋德祐二年(1276年),元章战于龙游白云寺,卒。元主定都后,以双虎符金牌招良嗣,不从,亦卒于仙霞岭,元人咸称其义士也,今岭上有唐将军庙迹。生子一:嘉。
现在浙江省兰溪市西北部,距兰溪市区11公里,距黄店镇3公里有三泉村,建有唐氏宗祠世德堂,俗称将士厅。前楼始建于南宋淳熙八年(1181),砖雕牌坊式门楼建于明嘉靖元年(1522),后楼重建于清末民初。据唐氏谱载,世德堂是为祭祀唐氏先祖与三泉人唐元章、唐良嗣两位南宋抗元名将而建。宋丞相文天祥为其题写的“正气千秋”、勅封“武翼将军”两古匾一直保留于世德堂,所以民间有世德堂为宋元遗构之说。`2005年世德堂维修期间,“状元及第”(明嘉靖庚戌殿试第一甲第一名唐汝楫立)、“翰林学士”(宋天圣(1023–1032)翰林唐满立)、勅封“温国公”(宋户部侍郎唐恪立)、特赐“成忠郎”(宋鄧州都司唐尧卿立)等宋明竖匾也得到修整。
据唐氏家谱载:唐氏迁入兰溪境内始于北宋,其族人自淳安等地迁来兰溪繁衍生息。先祖唐希颜,字国荣,号休复,唐代建威节度推官,迁居余杭之杭山乡。唐仁恭(唐休复之子),任唐水部员外郎,仁恭幼子唐洙,仕宦睦州(今浙江杭州市建德市(县级)),任满后遂定居淳安县茶园乡。北宋真宗年间(998–1022),洙之子(一说次子)唐贤,字思齐,由睦州迁兰溪纯孝乡篁峙今兰黄店篁屿。此后,唐贤后裔分迁三泉、夏唐、上唐、柏树园、山后唐、麻车岗、新唐、清塘畈、上金、下潘及兰溪城内等村落街巷定居。相传村中有赤白泉眼三口,故得名三泉。“宋元忠义昭示日月,明清科甲威震乾坤”是三泉村八百年“文武世家”的光辉写照。牌匾和这些标榜着宗族荣耀的文字无疑是唐氏后裔的精神气质所在。
曾祖,唐嘉,字德显。恩荫进士,历官饶州教谕,后升浙江省左丞,金陵兵败被执,不屈而死。生子一:礼。
祖父唐礼,荫守沛,历官都指挥,居宜兴,生子一:靖。
父唐靖,举茂才。生子二:员、贵。员落籍应邑,贵落籍竟陵。员、贵二公为俭公二十世孙。

  

0.11858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