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的故事

  我的爷爷今年84岁了。

  他面色红润,身体还算结实,只是后背有点驼。爷爷的房间里有一个大镜框,镜框里夹着一张爷爷年轻时候的黑白照片。照片上的爷爷那时大约二十几岁的样子,照片里爷爷穿着军装,正襟危坐,一副威风凛凛的严肃的样子。这张照片,常常会把沉睡在爷爷记忆深处的往事唤醒。

  听奶奶讲,爷爷的童年很不幸。1934年,也就是爷爷出生的那一年,家乡还没有解放,鬼子横行,社会混乱。曾祖父参加中国红军,也是一年到头回家没有几次。爷爷,在曾祖母以及曾祖父兄弟的接济下长大。

  后来,爷爷上学了。那时爷爷家里很穷,学费虽然只有几元钱,可是它对于爷爷的家庭来说并不是一个小钱。所以,每次交学费的时候,家里人都很为难。爷爷勉勉强强上到初中二年级,家里没有钱,再也供应不起爷爷上学了。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爷爷只好离开了学校,到部队参军。那时二十几岁的爷爷经常跟和大部队迁移。爷爷告诉我,跟着部队,他去过好多的地方。北至黑龙江,南到云南。那时的爷爷负责部队里的军需用品的运输,也就是负责开大货车。

  爷爷说,五六十年代的中国,天灾人祸,祸不单行。1956年和1963年,洪水泛滥,中间还发生了严重的旱灾,水灾和旱灾使庄稼绝收;天灾发生的时候,我国和邻国苏联的关系不断恶化,苏联逼着中国偿还巨额的债务,为了还债,中国人民从牙缝里省钱,降低了生活标准;另外,我国国内又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越来越厉害的浮夸风让爷爷家在内的千万个家庭的生活水平继续下降,下降到连人们的基本需要也远远得不到满足。

  那几年也是爷爷记忆中最困苦最痛苦的时光。曾祖父的兄弟,我爷爷的二叔,重病在床,想让我爷爷回家照顾一家人的生活,担负起这个家的重担,这让孝顺的爷爷左右为难。最后,再三考虑之下,爷爷决定退伍,离开了青岛的部队,回到了家中。

  1965年,在同村媒人的介绍下,爷爷和奶奶举行了简简单单的婚礼。我听见爷爷对爸爸说,那时候双方家里都比较穷困,不像现在要几万元的彩礼钱,女方的嫁妆也不像现在需要拉满满的一车,陪送奶奶的嫁妆只有一只花了二十元钱买的木箱。而见面礼也不像现在这么多,成千上万元,那时的见面礼只有十元钱,爷爷说他给奶奶买的衣裳一共花了五十元钱。

  爷爷后来做了村支部的副书记,继续为村里谋福利。作为一名退伍的老党员,爷爷始终本着实实在在做人,诚诚恳恳做事的心在行事。村里的人也都十分的敬重爷爷。我没有问过爷爷放弃一个军人的前途回到穷乡僻壤到底有没有后悔过。因为我知道,孝心是无法用价值来衡量的,一颗为人民服务的更是大于一切。

0.08205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