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规家训

笃忠敬言,急公守法。完粮息讼,营生业言。士农工商,各执其业。

慎丧祭言,慎终追远。宜尽诚敬,慎婚姻言。娶媳嫁女,咸宜配择。

严内外言,治内治外。不可易位,敦孝悌言。事事亲敬,敦宗睦族。

笃教学言,养不废教,作养人才。厚风俗言。吉凶庆恤,孤寡有体。

敦和睦言,捍忠御灾,协力同心,严杂禁言。奸盗赌博,占欺谋吞。


继承祖德

清河张氏,广居丁旺,黄帝赐姓,源远流和。

缅怀先辈,精忠善良,圣贤众多,功高德望。

劝我族人,继承发扬,效郡报国,雍泽民心。

孝敬父母,弟恭兄让,族和邻睦,遵纲守常。

礼信仁义,嫉仇豪强,慎婚传嗣,家教有方。

读书习文,勤为农桑,禁戒非为,习武自强。


忠效国家

国家与民,关係互相。民忠国盛,国富民康。

国泽黎民,民增国光。天经地义,效国理当。

劝我族人,以此为尚。奉事国家,蹈火赴汤。

为国稳安,戎马扛枪,为国振兴,农工学商。

清政廉洁,不图恩偿。和衷共济,不怨下上。

执行政令,遵纪守纲。踊跃赴公,早完税粮。


勤为职业

现代职业,百千万行,择业从事,各有理想。

脑力体力,士农工商。贵在勤勉,富在自强。

劝我族人,切莫闲浪。必从谋业,或专或广。

荻耿果实,老奉幼养,欲成大业,地于少壮。

从头做起,不惰不旷。勤操苦干,必有报偿。

精专计谋,物丰财旺。永不息止,家富业旺。


孝敬父母

身为人子,必有爹娘。生子不易,养更非常。

竭尽全力,操碎心肠。恩重如山,情深似洋。

劝我族人,必为报偿。父母在世,孝顺敬让。

不可凌辱,不可欺诓。遇有要事,应与商量。

父母老耄,服待奉养。问寒问暧,关心痛痒。

父母归仙,节礼安葬。


雍和兄弟

兄弟之情,非同寻常。只因缘份,方逢世上。

如身手足,根脉一纲。荣辱联结,祸福关相。

劝我族人,兄弟莫忘。珍视情义,互尊互谅。

雍爱和睦,兄恭弟让。莫记恩怨,免为参搡。

福禄共用,苦难同当。遇事多商,亲朋礼往。

妻室各教,父母共养。团结一致,共拒豪强。


友睦族邻

人之祖先,原本同纲。繁衍生计,迁徒各方。

近者是邻,远者为乡。百姓如是,况且族党。

劝我族人,友睦乡党。以和为贵,仁厚谦让。

缓急通义,庆吊礼往。艺业相扶,困难相帮。

邻里之间,互为守望。哀矜孤寡,顾照幼长。

不弄是非,多忍多让。莫欺贫弱,勿恃豪强。


慎结婚姻

男婚女嫁,大事一桩。立家之言,门楣之光。

夫妻恩爱,欢乐无疆。美满婚姻,地久天长。

劝我族人,慎结俪伉。择女选郞,切莫轻肓。

德才为先,不偏长相。慕爱淑贤,求取忠良。

勤俭能干,品行端庄。性温体健,善有儿郞。

情深意笃,莫重财妆。依照法律,鸾凤成双。


训教子女

生育子女,重在教养。启其愚顽,提高智商。

德才体能,全面向上。立志成才,以仕栋樑。

劝我族人,教子莫忘。从幼抓起,不可疏旷。

打骂冻饿,继然不当,溺爱放任,非属良方。

家教要严,更需师长。锻炼意志,教导思想。

习礼知义,循规遵章。胆识才略,诗书文章。


崇尚节俭

持家之道,勤俭二方。勤则生财,俭为备荒。

懒惰之人,好景不长。劝我族人,节俭为尚。

居不贪高,房坚宅亮。食不求珍,腹饱口粮。

衣不华贵,齐整大方。器质而洁,不图排场。

红白好事,不宜铺张。现时富足,当思久长。

量入为出,有储有藏。


禁戒非为

为人处世,需求名芳。忌人说短,怕指脊樑。

品端行正,受人敬仰。胡作非为,定遭祸殃。

劝我族人,正大明光。非理之事,不为不想。

不义之财,莫贪莫枉。酗酒吸烟,宜戒不倡。

偷抢讹诈,赌博嫖娼。聚众欧斗,诬告诽谤。

此事作为,触犯律章。禁之止之,免讼公堂。


上而事君,下而交友,此心不亏,终能长久;


敬父如天,敬母如地,汝之子孙,亦复如是;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量其所入,度其所出,若不节用,俯仰何益。

清河堂,张姓得姓始祖张挥,字玉爵,号天禄,为黄帝之子或孙,“观弧制矢,赐姓张氏”,或“始制弓矢,官为弓正,主祀弧星,世掌其职,赐姓张氏”,或“性长弓矢,善张纲罗,世袭其职,因赐姓曰张”。挥居于尹城国之清阳,清阳者,清河之南也,汉属清河郡、清河国。后世张氏谱书有以尹城为郡望者,然多以清河为郡望,谱书常标以“清河堂”字样,以示永记先祖之地。清河为极古老之河,战国时为齐、赵两国之界。《水经注》载其源在河南北部,流至今河北威县以下始称清河。东北流经清河县故城北、景县南,至东光西,略循今卫河、海河入海。隋以后东光以下被导浚为永济渠(京杭大运河之一部),东北以上则渐废。今清河县已无清河。


百忍堂,系唐高宗泰山封禅(665年)经濮阳过寿张(今濮阳市台前县)时,登门拜访张公艺(张良26代孙, 生于577至676年,时八十八岁,前李世民在公艺门前小河马失前蹄遇难,公艺救至家中疗伤, 世民未告真情。贞观九年(635)世民亲书“义和广堂”金匾,差人送给公艺。)。据《资治通鉴》载:“寿张人张公艺九世同居,齐、隋、唐皆旌表其门,上过寿张,幸其宅,部所以能共居之故,公艺书‘忍’字百余以进。(其内容为: 父子不忍失慈孝,兄弟不忍外人欺,妯娌不忍闹分居, 婆媳不忍失孝心……)上善之,赐以缣帛。”唐高宗亲书“百忍义门”四个大字旌表。封公艺为醉乡侯, 长子希达为司仪大夫,(寿张县志载)。故张旭题诗曰:“张公书百忍,唐朝著勋名。天子躬亲问,旌表悬门庭。洪都是故郡,清河脉长存。儿孙须当记,族远诗为凭。”尔后族人便以“百忍”为族徽。


此外,张姓的主要堂号还有:金鉴堂、孝友堂、亲睦堂、冠英堂、燕贻堂、敦睦堂、宗岳堂、敬谊堂、源流堂、一本堂,二铭堂,九如堂,九居堂,九裔堂,三立堂,三知堂,三治堂,三箧堂,于斯堂,大本堂,大忍堂,五眼井张祠,中和堂,文星祠,文星堂,文德堂,世恩堂,世德堂,本立堂,四益堂,永思堂,永庆堂,芝泉堂,存着堂,存善堂,光裕堂,曲江堂,亦政堂,守经堂,聿修堂,孝思堂,志合堂,芹馀堂,两铭堂,序源堂,祀先堂,青湖堂,东聚堂,忠文堂,忠孝堂,尚义堂,尚德堂,味芹堂,明伦堂,明义堂,垂裕堂,和德堂,金陵堂,念德堂,建本堂,草圣堂,持纪堂,思存堂,思孝堂,思则堂,追远堂,衍庆堂,叙伦堂,峻德堂,凌云堂,务本堂,培本堂,萃敬堂,崇本堂,崇德堂,敦本堂,焕文堂,清河堂,张在公祠,绍忍堂,报本堂,万石堂,敬宗堂,敬睦堂,敬爱堂,敬翠堂,棣萼堂,顺德堂,集成堂,复古堂,诒谋堂,敦九堂,敦本堂,敦厚堂,敦伦堂,尊经堂,尊礼堂,道生堂,裕裔堂,睦族堂,爱敬堂,诚心堂,雍睦堂,义芬堂,源远堂,福人堂,嘉顺堂,嘉会堂,寿康堂,聚星堂,鸣珂堂,种德堂,毓秀堂,横渠堂,乐育堂,德成堂,德征堂,馀庆堂,庆馀祠,燕诒堂,燕翼堂,树德堂,积庆祠,积庆堂,笃亲堂,亲睦堂,凝远堂,济美堂,彝伦堂,怀义堂,怀德堂,宝鉴堂,继忍堂,铁耕堂(共136个)等。 

 

0.08059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