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在远古时期,中华大地上,主要生活着四个大的部落群体。即:西部和中部的炎黄集团,东部的东夷集团,南部的苗蛮集团,东南沿海的百越集团。东夷集团是以鸟为图腾的部落群体,他们以鸟为图腾崇拜。少昊因其母女节(皇娥)夜梦流星入怀而生。后为东夷部落首领。少昊是远古“五帝”之一,在位八十四年。东夷集团与炎黄集团关系密切,他收养了黄帝后裔颛顼,并决定自己去世后由颛顼当首领。少昊去世后,颛顼继位,而后又继承祖父黄帝的首领位置,这样,他身兼东夷、炎黄两大部落联盟首领。
颛顼在位七十八年,近百岁去世,颛顼之孙女女修,传说是从树上坠落下的鸟蛋拾起吞入腹中而孕一男孩名大业。实际上,是女修招赘一名东夷男子而生婴,大业的母系是炎黄氏族,父系则是东夷氏族。大业成人后,娶西羌族少典女子为妻,生一子名皋陶。皋陶亦名繇,为东夷部落首领,后在尧舜时代管理刑法司法,还参与大禹治水,并积极推荐大禹登舜位。大禹认为他最贤德,遂选定他为继承人。可不久皋陶即去世,大禹很伤心,就把英(今湖北英山)、六(今安徽六安)一带分给他的后代。只有长子大费(即伯益)与他长期辅佐舜、禹,居功至伟,被舜赐为赢姓,继承赢姓正统。大禹本准备把首领位置传于伯益,但伯益淡于名利,主动让位于启,。启建立夏位后,据说已年过二百的伯益被害,启为笼络人心,将伯益二儿子若木封于徐(即今安徽泗县),并建立了徐国。自此开始,徐姓脉络清晰,徐姓宗族的主支由此繁衍、发展、壮大。若木也就成了后世徐姓基本公认的血缘始祖。
徐国历夏、商、周三代,均为诸侯国,周穆王时,传至三十二世孙徐君偃。当时徐国已很强大。穆王得知后,乘造父驾的车,日夜兼程赶到京都,调军镇压,偃王便弃国出走,躲进彭城(今江苏徐州)一带的山中。由于他甚得民心,随他进山的百姓数以万计。这座山后来就叫徐山,徐州也因此得名。后周穆王封偃王儿子宗于徐(今江苏泗洪一带),仍称“徐子’。春秋时徐国被楚国打败,国力逐渐衰弱。至宗十一世孙章禹,于周敬王八年(公元前50年)最终为吴国所并,其后子孙便以国为氏,称徐氏。
另有源于改姓而来一说:
北魏时,居住在今宁夏贺兰山地区和甘肃庆阳地区的氐族中,有徐姓人。但这些徐姓人到底是出自嬴姓还是后来氐族人自行改姓,现在已经无法考证。
蒙古族改徐姓:苏密尔氏,世居克什克腾、大黄山,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多冠汉姓为徐氏。兀苏德氏,源自蒙古旭烈兀部,后多冠汉姓为徐氏。明初蒙古族人七十五,归附明朝,被明成祖朱棣赐汉姓为徐晟,其子孙称徐氏。
朝鲜族改徐姓:唐朝百济国王子扶余隆,改汉姓为徐姓。清朝,居于今俄罗斯加斯西湖口的高丽族人,皆改汉姓为徐氏,为今朝鲜族徐氏来源之一。
满族改徐姓:清朝满洲八旗舒禄氏、徐吉氏、舒穆禄氏等氏族集体改姓徐,后成为东北地区的徐姓满族。
徐姓人口分布情况:徐姓人口在宋朝时期,大约有84万人,约占全国人口1.1%,排在第17位;明朝时期,徐姓大约有192万人,约占全国人口2.1%,排在第10位;而今至2010年,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按人口排序,徐姓在中国大陆列第十一位(在中国台湾列第二十位)。大陆人口近200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43%。当代,徐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苏、广东、浙江、四川四省,约占全国徐姓总人口的41%;其次分布于山东、江西 、安徽、河南、湖北,这五省的徐姓又集中了30%。江苏为徐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长江三角地区、广东东部和四川三块高比率徐姓分布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