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例

1.jpg


纪念馆由时任中共中央办公厅批准修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题写馆名,于2000年9月9日正式开馆。纪念馆坐落在山东省齐河县县城(晏城),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建筑以八角形平面布局,寓意四面八方,象征“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时传祥精神;采用山东民居形式,硬山对称,灰瓦白墙,表达时传祥朴素的人生。

时传祥(1915-1975),原籍山东齐河县赵官镇大胡村。1959年当选为全国劳动模范,并受到国家主席刘少奇等领导人的接见;1964年当选为全国第三届人大代表,1966年被推选为北京市国庆观礼团副团长,并受到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接见。基座四面,三层跌落花池,含意为四季和十二个月,体现时传祥勇敢正直、勤劳无私的人品。



   


人物简介

时大彬(1573——1648),明万历至清顺治年间人,是著名的紫砂“四大家”之一时朋的儿子。他对紫砂陶的泥料配制、成型技法、造型设计与铭刻,都极有研究,确立了至今仍为紫砂业沿袭的用泥片和镶接那种凭空成型的高难度技术体系,生于明代万历年间,殁于清代顺治初年。时大彬制壶技艺全面,在泥料配制、成形技法、器形设计以及属款书法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

大彬壶艺在明代就享有盛誉,多见于文人记述。明许次纾《茶疏》︰「往时供春茶壶,近 日时彬所制,大为时人宝惜」。时大彬继供春之后,创制了许多制壶专用工具,创制了许多壶式,并培养了李仲芳、徐友泉等一批徒弟。承上启下,发展了紫砂艺术。时大彬的早期作品,坚致朴雅。好仿供春大壶。自从他游苏州娄东,交接陈眉公诸辈后,制壶风格为之一变。制壶由大转小。据称︰时大彬的创作态度极其严肃,每遇不满意的作品,即行毁弃。即打碎十之八九也在所不惜,当时茶风盛行,对壶艺要求很高。

时大彬一生约八十余岁,所制作品当数以千计,流传其广。有诗为证︰「宫中艳说大彬壶,海外竞求鸣远碟」。明末四公子之一宜兴陈贞慧《秋园杂佩》载︰「时壶名远甚,即遐陬绝域犹知之。其制始于供春,壶式古朴风雅,茗具中得幽野之趣者。后则如陈壶(陈鸣远)、徐壶、皆不能彷佛大彬万一矣」。时大彬作品虽多,但流传存世者极少。至清乾隆年间,时大彬的作品已视为稀世珍宝了。


作品风格

他精选紫砂泥调配成各种泥色,用以制品,形成古朴雄浑的风格。他的早期作品多模仿供春大壶,后根据文人饮茶习尚改制小壶,并落款制作年月,被推崇为壶艺正宗。传世作品不多,北京、上海、南京、台湾等博物馆均有收藏。

他在泥料中掺入砂,开创了调砂法制壶,古人称之为“砂粗质古肌理匀”,别具情趣。在成形技法方面,改进了供春“斫木为模”的制法,把打身筒成形法与镶身筒成形法结合起来,由此确定了紫砂壶泥片镶接成形的基本方法,是紫砂壶制法的一大飞跃;又首创方形、圆形壶式,成为紫砂壶造型的典型壶式。时大彬听从陈继儒等文人的建议,改作大壶为小壶,使紫砂壶更适合文人的饮茶习惯,把文人情趣引入壶艺,使壶艺与茶道相结合,把壶艺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时苗(150-220年),字德胄,东汉末年河北钜鹿(今河北邢台平乡)人。据《三国志·魏书·常林传》注,他少清白,为人疾恶。建安中,入丞相府,被曹操任为寿春令。他为政令行风靡,不事权贵,与常林、吉茂和沐并四人以清介闻名。


人物生平

当时,扬州郡治所在寿春(今安徽省寿县)。上任之初,时苗前去拜见蒋济。蒋济平素嗜酒,不巧正遇他喝得酩酊大醉,不能见他。时苗气恨之下,回去刻了一个木人,署名“酒徒蒋济”置于墙根,早晚射之。州郡虽然也知道是其所为,实不恭敬。然而,时苗行得端、走得正,亦无可奈何。

当初,时苗为官上任时,乘坐一辆牛车来寿春。一年过后,母牛生一小犊。卸任后,群吏说:“六畜不识父,自当随母,”力劝将牛犊带走。但他却说:“令来时本无此犊,犊为淮南所生有也。”当地民众父老虽“攀辕卧辙”,时苗还是执意留犊而去。当时,人们都认为他偏激,然而,时苗却因此而闻名天下。后任太官令,为令数年,不肃而治,官至典农中郎将。后因不满曹操专权朝政,弃官归隐,正始年间病卒,年70余。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时苗为官清廉,亦把小牛饮水之池取名为“留犊池”,又在牛犊栖身地建起“留犊坊”。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知州赵宗顺从民意,又在池北建祠祭祀时公,因称时公祠或“留犊祠”,池、祠之间的街巷曰 “留犊祠巷”。

时苗死后葬于今河北邢台市平乡县平乡镇小漳河之滨。当地群众称其墓冢为“牛令圪塔”。自此,“时苗留犊”的历史故事和成语典故一直流传至今。

历代文人墨客过此多有诗作,抒发怀古之感慨。元代监察御史王恽写有一首《题时苗留犊》,诗中有“清白居官志不贪,故教留犊在淮南”之句;清代文人孔庆珪《太平乡》一诗中有“一载寿春令,弃官归隐居。留犊语父老,清廉近何如。佳墓巍然存,大木风萧疏。爱此太平乡,醇风还古初。”诗作歌颂了时苗的高尚品德和太平乡的秀丽风光与淳朴民风。

苏轼、张軏、汤鼐和王九思等也都为时苗留下赞美诗句。明张軏《留犊池诗》云:“来一牛来去一牛,清风高节至今留。”汤鼐《留犊池》诗曰:“漫说池湮不记年,开池今见郡候贤。爱民政高向时著,留犊名从去后传。”尤其是明寿州主事董豫所作的《留犊池》一诗,读来令人深思。

“去任无惭到任时,独留一犊饮斯池。

廉名不持当时重,遗爱能令去后思。

千载清风垂古史,半池明月映荒祠。

停骖几度池边立,漫剔苍苔诵勒诗。”

寿春令时苗为官司时“有私牛于官舍产犊,及迁而留之”,为后人留下了为官清廉的千古佳话,其“来时本无此犊,犊为淮南所生有也”的无私品质,实为居官知耻的典范。

时苗为寿春令时,所带母牛产犊,卸任后带走此犊本无可厚非,当地民众父老亦“攀辕卧辙”力劝,但一世清廉的时苗却认为此举是可耻之事,力所不为,足见居官知耻之意在其心间已根深蒂固。

《论语》曰:“行已有耻”。孟子说:“人不可以无耻”、“羞耻之心,义之端也。”欧阳修也说:“廉耻,是立(做)人之大节。康有为则说:“人之有所不为,皆赖有耻心”、“风俗之美,在养民知耻”。纵观古今贪官犯脏,皆因寡廉鲜耻,靡所不至,其怕的是刑律,就是不怕羞耻二字。法网恢恢总有漏洞,道德自省无处不在。只是依靠刑法而不教育居官者明德知耻,就不可能从根本上铲除腐败。

“教人,使人必先知耻;无耻,则无所不为。既知耻,又须养护其知耻之心,督责之使有所畏,荣耀之使有所慕。督责荣耀,皆非所以为教也。”这就告诉我们,必须在为政者中培养知耻明德的风气,重在教育与“督责”。要让居官者懂得什么是可耻,什么是光荣。孔子曰:“人道政为大。夫政者,正也。君为政,则百姓从而正矣。君之所为,百姓之所从。君为不正,百姓何所从乎?”耻字从而,“耻”字的原义是对可恶不伦之事的舆论鞭打与精神谴责,是骂声不绝的斥责。当下,社会舆论正在谴责腐败,党和国家正在整治腐败,只要为官者具备居官知耻的“最后底线”,相信腐败现象一定会得到大幅减少。

以“时苗留犊”这面镜子照一照,嗜欲淡,营求少,恐惧修省以治身,思患豫防以维世,高远纯洁的志向就会主宰我们的心灵。

状元

时彦

1079年(宋神宗元丰二年)文状元。



进士



时 纪宣德五年(1430年)庚戌科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时 永永乐十三年(1415年)乙未科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时 通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庚戌科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时执亮洪武四年(1371年)辛亥科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时 中弘治三年(1490年)庚戌科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时钧辙雍正十一年(1733年)癸丑科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时 余雍正十一年(1733年)癸丑科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时大杭道光十八年(1838年)戊戌科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时庆莱同治十三年(1874年)甲戌科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时永新同治十三年(1874年)甲戌科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1.jpg

时大彬紫砂壶作品  南京博物院馆藏


时大彬(1573——1648),明万历至清顺治年间人,是著名的紫砂“四大家”之一时朋的儿子。

时大彬对紫砂陶的泥料配制、成型技法、造型设计与铭刻,都极有研究,确立了至今仍为紫砂业沿袭的用泥片和镶接那种凭空成型的高难度技术体系,生于明代万历年间,殁于清代顺治初年。时大彬制壶技艺全面,在泥料配制、成形技法、器形设计以及属款书法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


作品风格

他精选紫砂泥调配成各种泥色,用以制品,形成古朴雄浑的风格。他的早期作品多模仿供春大壶,后根据文人饮茶习尚改制小壶,并落款制作年月,被推崇为壶艺正宗。传世作品不多,北京、上海、南京、台湾等博物馆均有收藏。

他在泥料中掺入砂,开创了调砂法制壶,古人称之为“砂粗质古肌理匀”,别具情趣。在成形技法方面,改进了供春“斫木为模”的制法,把打身筒成形法与镶身筒成形法结合起来,由此确定了紫砂壶泥片镶接成形的基本方法,是紫砂壶制法的一大飞跃;又首创方形、圆形壶式,成为紫砂壶造型的典型壶式。时大彬听从陈继儒等文人的建议,改作大壶为小壶,使紫砂壶更适合文人的饮茶习惯,把文人情趣引入壶艺,使壶艺与茶道相结合,把壶艺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人物简介

时珍,字国宝,泰山郡平阳(今新泰市天宝镇时家庄)人。元初著名将领。 时珍为人性情温和敦厚,处事明识果断,受到同乡人的爱戴和信任。一次,村民王信有事去石莱村,过了好多天没有回来。其父去寻找,在路边草丛中发现王信的帽子,上面有血迹和刀斧痕迹。认为是村里某某所害,于是找到时珍陈述。时珍询问某某后认为他没有杀人。这时,乡里有两位妇女,死后又醒,说:“我是王信,是某某杀了我。”王信家里人更加相信自己的判断,要抓某某送官服罪,时珍不准,他确信王信没有死。不几天,王信果然回来了,大家都佩服时珍判断高明。

金末,地方大乱,匪患四起,官吏逃走,百姓惶惶。时珍自告奋勇,率领青壮年坚守天宝寨。起初,天宝寨居民在寨外设置大量鹿寨,时珍来到后,命令烧掉。大家问其原因,他说:“这些鹿寨连老鼠都挡不住,现在土匪将要来了,如果点火,烟焰四起,他们再乘机擂鼓呐喊着冲上来,那么我们人心就会畏惧,形势就危险了。”土匪见天宝寨有防,未敢进攻。天宝百姓平安无事。

宝庆元年(1225),元兵南下。翌年,元将严实在东平开府,时珍率众人投归,被授予昭勇大将军、泰定军节度使、兖州营内观察使、元帅左监军。是年,率兵攻益都城,封镇国上将军,右副元帅,镇守兖州。绍定六年(1233)改封左副元帅、陇西郡开国侯,食邑千户。嘉熙二年(1238年),辞官还乡。东平路万户总管府参议宋子贞对其评价:“草昧之初,海内豪杰疾策诡遇,以趋功名者为不少,而珍独盘恒后尘,不失其正,可谓厚德君子者矣。”


1.jpg


纪念馆由时任中共中央办公厅批准修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题写馆名,于2000年9月9日正式开馆。纪念馆坐落在山东省齐河县县城(晏城),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建筑以八角形平面布局,寓意四面八方,象征“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时传祥精神;采用山东民居形式,硬山对称,灰瓦白墙,表达时传祥朴素的人生。

时传祥(1915-1975),原籍山东齐河县赵官镇大胡村。1959年当选为全国劳动模范,并受到国家主席刘少奇等领导人的接见;1964年当选为全国第三届人大代表,1966年被推选为北京市国庆观礼团副团长,并受到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接见。基座四面,三层跌落花池,含意为四季和十二个月,体现时传祥勇敢正直、勤劳无私的人品。



   

0.26870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