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始祖

陈融(1876年—1955年),字协之,号颙庵,别署松斋、颙园、秋山。广东6番禺人。早年肄业于菊坡精舍,攻词章之学。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入日本东京法政大学速成科。翌年加入同盟会。1911年参加黄花岗之役。广东光复后,任军政府枢密处处员。1913年后,历任广东省司法筹备处处长,广东法政学校监督,广东警察学校校长,广东审判厅厅长、司法厅厅长、高等法院院长、大本营法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长公署秘书长兼政务厅厅长、行政院政务处处长、1931年任广州国民政府秘书长、旋任西南政务委员会政务委员兼秘书长、1948年受聘国民党总统府国策顾问,次年赴澳门。1955年在澳门去世。工诗文,书法、篆刻、藏书俱负时誉。晚年曾在越秀山筑“颙园”,为论文谈艺之所。书法擅隶楷行书,篆刻师从刘留庵(刘庆崧)。富收藏。

著有《读岭南诗人绝句》、《黄梅花屋诗稿》、《颙园诗话》、《竹长春馆诗》等。

1.jpg

草书七言联 纸本 1949年作 各纵109厘米 横27厘米 澳门博物馆藏

释文:微云不阻清净眼 梦雨独焚知见香。

款识:印雪仁兄雅属 己丑冬至 陈融

印鉴:白文印“陈融私印”、“己丑七十四”

陈基(1314年—1370年),字敬初,台州临海(今浙江)人,寓居吴中凤凰山河阳里(今属张家港市)。元末江南著名文人,受业于当时著名学者黄溍,随之游京师,被授以经筵检讨一职。尝为人起草谏章,几获罪,引避归吴中,以教授诸生度日,颇有声名。陈基敏而好学,精通《春秋》等儒家经典,德性端重,兄睦亲孝,时人郑元佑有《陈敬初兄弟》诗云:“阖闾城里寄闲身,四壁秋蛩语近人;何异京华旧时月,清光相照白头亲。”即反映了他们兄弟平易孝梯的景象。

元末大乱,群雄纷起,割据于吴地的张士诚闻其名,召为江浙右司员外郎,参其军事,张士诚称王,授内史之职,后迁学士院学士。军旅倥偬,飞书走檄多出其手。朱元璋平吴,爱其才,召之参与《元史》的纂修工作,书成后赐金而还,卒于常熟河阳里寓所。陈基能文善书,写的诗也有不少是反映张士诚起义军生活。明史有传。著有《夷白斋稿》35卷,内诗1卷,文24卷,又外集诗、文各1卷。

陈基以诗闻名,书法却少见提起。书法受李北海影响,上追二王,风格秀逸。同时也擅篆书。故宫博物院藏有其行书《相见帖》、《苦雨帖》、《寝喜帖》、《贤郎帖》四件,其中前二帖曾于清乾隆时刻入《三希堂法帖》,刻入《三希堂法帖》的还有《行书诗十首》。

1.jpg

陈基《贤郎帖》纸本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page}

1.jpg

陈基《苦雨帖》纸本 行草 23.9×24.6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陈基《苦雨帖》,又名《致伯行契兄尺牍》,写得洒脱随意,犹如其个性。走笔驰骋操纵,情趣流走。最后“耶”字的末笔,一竖占了五六字的位置,豪气直泻无余,难得如此畅意!曾藏清内府,刻入《三希堂法帖》。

{page}

1.jpg

陈基《寝喜帖》纸本 行草 26.8×22.7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0.09424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