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很早就有了自己的家谱,宋朝《天水堂 赵氏族谱》把西汉名将营平侯赵充国世系的发展、演变做了详细的记载,在“汉传至宋系图”中列了一世祖赵充中至六十七世赵景雍,表明天水迁长安、又迁襄阳樊城、再迁洪州,至赵景雍时移居江南的历程。赵氏规定每三十年修订一次家谱。现存赵氏家谱多是清朝和民国初年纂修的。赵氏族谱虽有以上种种类型,但从其发展历史来看,这些类型并非同时出现,而是大体经历了一个从简易家谱,到族谱、支谱、房谱,再到宗谱、统谱等联宗合纂的演进过程。同样,族谱的修撰格式也?有一个从简单谱系、谱表到体例完备的发展过程。就现存清朝、民国时期的赵氏族谱而言,其格式有以下几个方面:
⑴.谱序:
这是每部族谱都不可缺少的内容,它包括本族人写的序和邀请外族人写的序,以及跋语等。外族人写序通常是当朝、当地的名人,或是与家族有特殊关系的人。谱序跋的内容大致是修谱缘由、修谱经过、家族渊源传承,有的谱中还阐发一些修谱理论。随着族谱撰修的次数增多,序跋也不断增多,所以一些大型族谱,其序跋篇幅很大。通常情况是续修次数越多,谱序就越长,谱序跋本身也就成了了解家族历史的重要资料。
⑵.谱例:
即修谱凡例,主要阐明族谱的纂修原则、体例、领谱和族谱的管理原理。同治年间所修的《天水堂赵氏合修族谱》凡例共有二十则。《山阴华舍赵氏宗谱》除录旧谱凡例外,还新增凡例若干条。
⑶.先世考与遗像赞:
主要考述本姓来源、本族的历史和分支迁徙情况,尔后是把本家族中最显赫、有德行功业的先祖绘成遗像载诸谱端,并附像赞。这方面,民国时期所修的《东莱赵氏家乘》最具典型。不仅考述文字简明清晰,祖像的绘制也十分精美。在说明本脉出于蜀汉顺平侯赵云,世居成都府红花市之后,用四言联句表达家族的迁徙、兴盛情况,颇有特色:“聿维我谱,俱详历履,原籍西川,始白天水。明初迁莱,郡城安宅,嘉靖开科,隆万任职。伯镇封疆,仲总六卿,武勋相业,朝廷所荣。愿绍前烈,德言与切,绵长先泽,睦族敦宗。”另外,赵宋皇室后裔的族谱大多载录《太祖遗训》一文。
湖南益阳赵氏七修族谱二十五卷,首卷上、下册,末卷上、下册,(民国)赵昌明等主修,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太湖赵氏宗谱十五卷,首一卷,著者待考,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太湖赵氏宗谱九卷,首一卷,(清)赵家树主修,清同治庚午年(公元1870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上湘赵氏四修族谱八十四卷,首一卷、末十三卷,(民国)赵载兰主修。
资阳赵氏五修族谱二十卷,(民国)赵翼寰等主修。
湘潭洄溪赵氏六修族谱二十三卷,(民国)赵如芯、赵如成等主修,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衡山县赵氏八修族谱十卷,(清)赵宝璧等倡修,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衡山县赵氏九修族谱十卷,(民国)赵龙九等倡修,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赵氏宗谱十二卷,著者待考,清宣统辛亥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北京地区第一部,即密云天水郡赵氏族谱。
河北地区第三部,即满城的玉川赵氏、迁安的泺阳赵氏和丰润赵氏。河北的三部中就有两部是统谱。
山西地区第三部,其中洪洞赵氏有二部,阳林赵氏一部。
辽宁地区第五部,其中本溪赵氏四部,辽阳赵氏一部。
上海地区第一部,即南汇忠诚赵氏。
江苏地区第五十八部,其中以江苏大港赵氏、常州(包括武进)赵氏、锡山赵氏、江阴赵氏,丹徒赵氏、昆山赵氏为主,其他尚有宿迁赵氏、兴化赵氏、南通崇川赵氏、扬中赵氏、丹阳赵氏、句容华阳赵氏、常熟赵氏、太仓璜泾赵氏,或一部,或二部。
浙江地区四十九部,其中有三部谱左右的是杭州武林赵氏、宁波四明赵氏、余姚浚仪赵氏和姚江赵氏、绍兴山阴华舍赵氏、诸暨清门福泉赵氏、嵊县剡城赵氏、兰溪南阳赵氏、缙云天水赵氏,其他尚有建德风市赵氏、萧山赵氏、慈溪鸿庄赵氏、奉化赵岙赵氏、象山灵岩赵氏、上虞富峰赵氏和镇龙赵氏、东阳巍山赵氏、临海的台临赵氏等。
安徽地区九部,主要是桐城赵氏、怀宁赵氏、旌德赵氏和贵池龙坦赵氏。
福建地区第一部,即漳州赵氏族谱。
江西地区第二部,分别是南昌赵氏和铜鼓赵氏。
山东地区第十四部,其中有益都青郡赵氏、黄县东西支赵氏、金乡赵氏、德州赵氏、城阳赵氏、莱阳赵氏、琅琊赵氏、掖县赵氏等。
河南地区四部,分别是鲁山楼张赵氏、项城赵氏、郏县赵氏、渑池赵氏。
湖北地区第二部,为武昌赵氏和新洲赵氏。
湖南地区第二十二部,其中湘潭中湘赵氏、湘乡赵氏、邵阳赵氏各四部,宁乡赵氏和衡山赵氏各三部,益阳赵氏和安化赵氏各一部。
广东地区第十五部,其中新会赵氏占有九部,其他有番禺赵氏、斗门赵氏、台山赵氏、开平赵氏等。
广西地区第一部,为平乐天水赵氏。
四川地区第五部,分别为蒲江赵氏、绵竹赵氏、内江赵氏、蜀南宜宾赵氏和温江赵氏。
云南地区第七部,主要是大理太和赵氏和腾冲赵氏。
甘肃地区第二部,一为天水赵氏,一为庄浪赵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