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文献

1] 朱熹《晦庵集》卷九十五,《少师保信军节度使魏国公致仕赠太保张公行状》,钦定四库全书本

[2] 绵竹柏林公园《武都居士张纮墓志铭》:“子男四人:长曰矩,次曰镒,克家以谨,次曰钺、次曰锜,皆应进士。男孙五人:灌、演、泳、溉、泌。女孙三人,曾男孙一人,曾女孙二人。”《四川文物》,1993年第6期载有《北宋武都居士张纮墓志铭》(《宋故朝请郞守殿中丞骑都尉赐绯鱼袋张公墓志铭》)全文。另刘庆远《绵竹县志?人物志》(清道光二十九年刻本)有纮、咸、浚、栻、枃、棁、椿、忠恕等传记。冯云濠、王梓材《宋元学案补遗》(四明从书约园刊本):有咸、浚、栻、忠恕、焕、炳、勋、默、唐、义伦等传记。黄宗羲、全祖望《宋元学案》(1986,中华书局)有浚、栻、庶、忠恕、圯、默、唐等传记。 [3] 张栻《南轩集》卷四十,《通判成都府事张君(椿)墓志铭》(钦定四库全书本):“君讳椿,字大年,汉州绵竹人,曾祖讳纮,赠太师冀国公。祖讳钺,举孝廉。考讳濩,隐德于乡闾,赠朝散大夫。妣宜人蔡氏。君幼孤,家徒四立壁,备极艰若。……乾道六年九月七日微疾没于官舍,享年六十有九,累官至承议郎。……子男三人,然迪功郎,次熙,次營(下田)。长女适乡贡进士范子修策,次适迪功郎宇文绍荘。其仲季夭,孙男四人。”

[4] 黄宗羲、全祖望《宋元学案》卷三十四,《武夷学案》(1986,中华书局):“县官张先生默,字成父,绵竹人也。魏忠献公之从孙,传《春秋》之学于胡文定公。所至作吏皆有声。见杨文节公《荐士录》(补)。祖望谨案:宣公亦有送其之官襄阳诗,而文节误以为魏公之从子,或传写之讹也。”另冯云濠、王梓材《宋元学案补遗》卷五十有《张默传》和《张勋传》(四明从书约园刊本):“吏员先生张默,详见武夷学案(卷十七)。县令张先生勋,字希圣,丞相魏国公之侄孙,南轩先生其叔父也。绍熙二年为东莞令。”张勋所出失详未录。另田琯、毛凤韶《万历新昌县志》(1981,辽宁古籍出版社)载:张珦字国珎,张栻之裔,淳祐庚戌(1250)进士,开庆已未任新昌令,卒于任,子孙因家焉。张珦所出莫详未录。双王之宾、董钦德《绍兴府志》(康熙二十二年刻本)载:张远猷(1222—1272),字辰卿,震之子,魏公浚六世孙,景定元年(1260)以荫登仕籍,历任贵州朝散大 夫,咸淳中出知绍兴府,直节不阿,未尝过遏权门,为政明察,关心民疾,修德自警,郡人颂之。加大中大夫,赐绯衣金鱼袋,致

0.09864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