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每人每月发粮票(定额的,不够吃一家人晚饭喝粥),衣服都是买布做的,买布要补票。一个星期一家人能买一斤猪肉这家已经条件特别好了,买肉早上5点就去排队。一个月能看一次电影已经是生活在比较大的县城了,看来看去都是那几部样板戏。非农村户口的人叫居民,农民有城里的亲戚是很光彩的。偶尔到城里走亲戚是很幸福的,因为可以上街了。单位上班的都是国家分配的。工人是不会娶农民女人的。所有人的衣裤几乎都是蓝色的,没有补丁的都算新衣服。小孩国庆节做一件白衬衫,是父母很宠的了。甚至到了80年以后男孩子耳朵边上的头发不剃掉那别人都会说他是小流氓。
我就说说我爷爷那个年代,首先当时的生活也离不开环境,那个时候没有我们现在这样好的条件,那时候吃的都是糠,没有我们的白面粉,交通工具也就我们那种凤凰牌的大自行车,夏天还好说冬天就很冷,都穿的棉袄,想当时的那种棉袄没有现在的轻便但也是暖和的,也因为是自己做的吧,很多事情都是自己动手的,那个时候也么有计划生育每一家都有很多小孩,也许人多力量大也许人多没有吃的,也有富人更有穷人,生活一切还是要靠自己,扛起家里的一切努力的为了为了那个家努力,现在这样的很少了,很少人有那个精神坚持,其实说这么多我也不知道说了什么就是很乱就是了,没有组织语言,你的问题让我想起了我的爷爷奶奶,只是现在的我只能想念一下他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