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屏墓(王家屏纪念园),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山阴县河阳堡村西600米处,是明代万历皇帝首辅王家屏的墓地,曾是明代晋北地区最高品位的御修坟。
墓地概况
明代万历皇帝首辅王家屏之墓地,坐落于风景秀丽的桑干河畔九龙湾山阴县河阳堡村西600米处。整个建筑按照明代一品大员墓地规划修复,曾是明代晋北地区最高品位的御修坟。主要建筑有高6.8米的主墓冢和三座小墓冢,四座用来祭祀和安置石碑的享堂,栩栩如生的石人石兽,充溢着浓厚文化气息的神道、碑刻。神道碑、墓表碑及部分石匾均为明代原物。
2010年3月开工建设,历时三年倾心修复打造的王家屏纪念园于2014年8月基本修复完成,概算投资980万元。纪念园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修复的王家屏纪念馆建筑是典型的明代晋北民居风格,古色古香,极富我国北方民居的文化内涵。与王家屏墓主体配套的魁星楼气势恢宏,巍峨壮观,即成为山阴县的地标性建筑之一。连中三元的擎天柱巨石,高13.3米,成为山阴的地标旅游建筑。该项工程极大地传承了山阴的历史文化,保护了历史文物,对发展旅游产业具有积极意义。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永陵,坐落四川省于成都市金牛区,是我国五代十国前蜀(907年—925年)皇帝王建的陵墓。王建(847年—918年)字光图,河南舞阳人,平民出身,青年从军,智勇兼备,曾任宫廷禁军将领。在唐末军阀的混战中,逐步据有四川大部及重庆、陕西南部、甘肃东南部以及湖北西部一带地区。公元907年唐亡,王建称帝,建都成都。前蜀的建立,使蜀地社会相对稳定,经济与文化在唐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公元918年,王建病逝。其幼子王衍继位后,荒淫失政。公元925年,前蜀为后唐所灭。
永陵陵冢呈半球形,直径约80米,高约15米。陵冢*缘有9层保顶(地下4层,地上5层) 永陵地宫为纵列式券拱顶砖石结构(内石外砖),平面布局分前、中、后三室,全长23.4米,最宽处6.1米,最高处6.4米,三室之间以木门作间隔,中室设棺床,上置棺椁,后室安放王建石刻真容像。地宫前面一段券拱建筑,系20世纪50年代为保护地宫而增修。 永陵文物有三大特点:永陵是迄今所知唯一的陵墓室修筑在地表之上的地上陵,历时千年完好无损,堪称我国古代建筑史上的一例典范。
地宫中室棺床四周雕刻的“二十四伎乐”,神形兼备,精美绝伦,生动地再现了唐五代时期的宫廷乐舞场面,是我国五代石刻的经典之作和研究古代乐舞的极宝贵资料。永陵随葬品中,如“玉大带”、“谥宝”、“哀册”等,皆为稀世之宝。
永陵及其文物具有崇高的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是国务院1961年公布的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