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个渊源:源于官位,出自南北朝时期的北周国门正上士,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南北朝时期,北周国设置有门正上士,掌管宫廷门户关启闭之节,以及出入门者,正三命(品)。 门正上士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门氏。 第十五个渊源: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北魏少数民族复姓,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南北朝时期,北魏鲜卑族中有叱门氏、吐门氏、库门氏等诸部落。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大力进行汉化改革,将其复姓改为单姓门氏。 第十六个渊源:源于官位,出自金国时期太后两宫门卫,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金国时期,设有隶属于太后两宫的门卫,置有二员,秩正六品,掌守王朝宫门,后延展至拱卫城门。 门卫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称号为姓氏者,称门氏。 第十八个渊源:源于满族,出自金国时期女真族驼满氏部落,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满族图们氏,亦称图莫图氏、图门氏,源于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的陀幔氏,在金国时期为女真族驼满氏部落,是满族古老的姓氏之一,满语为Tumen Hala,汉义为“万”,属于以部为氏,世居乌喇(今吉林永吉乌拉街至辉发河口、拉发河流域、双阳一带,包括乌拉城、宜罕和林、金州、孙扎泰、俄漠、优哈尔、斐优等地)。后冠汉姓为门氏、图氏、莫氏等。 二、迁徙分布 门姓历史上罕见,当今较常见。今北京,天津武清,河北辛集、尚义、景县,山东平邑、平度、昌乐、龙口,山西大同,广东新会,云南陇川等地均有分布。历史名人,北魏有门文爱,山阴人,父母早亡,供养伯父母,以孝顺名扬;唐代有刺史门宗,德高望重;明代有礼部尚书门克新等。广东省潮汕地区的门姓来自河北,开基人门桂礼,早年参加抗日战争,后任48军警卫连连长,1950年南下入潮,后转业地方,落籍潮阳县城。现文光街道门姓人口约30人。据《千家姓》载,门姓郡望河南郡(汉高帝置郡。在今天的河南省洛阳市一带。)、庐江郡(今安徽省长江以北、庐江县西南一带)。 三、历史名人 门宗:唐代人,官至刺史,有德望。 门合:河北省涞源县人,是和黄继光、雷锋、焦玉禄齐名的英雄。他是1967年9月5日,在青海一个农场支左时为掩护27个阶级弟兄的生命,扑向防雹土火箭英勇牺牲的。时年40岁。门合苦大仇深,根正苗红,舍己为人。1968 年6月门合被命名为“无限忠于毛主席革命路线的好干部”,这个称号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是唯一的一个。但由于做“支左”工作,命名题词是当时的党中央副主席林彪写的,人们有所避讳。后来有段时间门合的名字提得不是太响。但是,工作任务的正确与否,和题写命名词的人好坏,都不能影响门合同志的英雄壮举。门合这个名字,人民也不会忘记。前总书记(江泽民)把他列为中华英烈之一。 门文爱:北魏山阳人,父母早亡,供养伯父母,以孝闻名。伯父母相继去世,他服孝六年,因极度悲伤而骨瘦如柴。乡人都称赞他的孝义,并以他为榜样。 门克新:明巩昌府秦州礼店所(今甘肃省礼县)人。明太祖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门克新以秦州教谕秩满入朝,朱元璋召问经史及政治得失,克新直言无隐,对答如流,遂“迁左春坊赞善”。绍兴人王俊华同时也以善文辞而授此职,朱元璋对吏部尚书说:“左克新,右俊华,重直言也。”当初,山阴教诲张恒等人进京述职,朱元璋向其询问民间疾苦,张恒、吴从权等“皆言臣职在训士,民事无所与”,避而不答。朱元璋大怒,训斥说:“宋胡瑷为苏湘教授,其教兼经义诏事;汉贾谊、董仲舒皆起田里,傅陈时务;唐马周不得亲见太宗,且教武官言事。今既集朝堂,联亲询问,俱无以对,出圣贤之道者固为斯乎?”将张恒等人放遂于边远之地,并榜谕天下学校,使为鉴戒。门克新不怕得罪权贵,敢于直言上了陈,遂深得明太祖朱元璋器重。门克新入朝前一直任州学训导、教谕等职,入朝后曾奉命作《长江万里图记》,颇有文采,得到皇帝赏识。 门桂礼:(生卒年待考),河北涞源人。著名广东门氏开基人。 早年参加抗日战争,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八军警卫连连长。 1950年南下入潮,后转业地方,落籍潮阳县城。现文光街道门氏人口约三十人。 门文峰:(生卒年待考),河南人。著名河南四五足球队前任主教练。 门文峰1977~1996年在河南青年队和河南一队效力,2005年11月8日,河南建业足球俱乐部聘请门文峰为河南队的主教练。 如今,门文峰已经踏上北京飞往巴黎的航班,前往法甲南锡俱乐部,开始短暂的“留洋”生涯。 去欧洲高水平俱乐部观摩学习一直是门文峰的愿望,在离开四五队主教练位置之后,他便委托朋友联系赴欧事宜。在朋友的帮助下,他先后收到了巴黎圣日耳曼、立昂以及南锡等多家法甲俱乐部的邀请函。南锡俱乐部在法甲中是一家小球会,中国球队李金羽曾经效力该球队。 对于执教经历多是在弱队的门文峰来讲,南锡俱乐部的情况更有借鉴意义,该队主教练雷科亚今年39岁,是法甲仅有的4名外籍主教练之一,也是最年轻的主教练,与门文峰相仿的年龄也更利于双方的沟通。而对方俱乐部提供的不错条件也是他最终选择了这家小球会的重要原因。 门 斗:(生卒年待考),新疆乌鲁木齐人。著名国家安全部新疆安全局公务员。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河南郡:①河南地,秦汉指内蒙古河套黄河以南。②战国时称周雒邑王城为河南,汉置河南县。③汉又有河南郡,即秦三川郡地,治雒阳(在今天的河南省洛阳市东北一带)。隋有豫州河南郡,唐为洛州河南府,辖境都远小于汉河南郡。元为路,明为府。④唐又有河南道,为大行政区,辖河以南、淮以北的广大地区,治汴州(今河南省开封市)。开元时从河南道析出京畿道。唐中叶以后又有河南节度使。 庐江郡:秦代的九江郡,在楚汉之际分出一部分为庐江郡,汉代庐江郡治舒(在今安徽省长江以北、庐江县西南一带)。隋废。隋唐曾以庐州为庐江郡。 2、堂号 河南堂、庐江堂、洛阳堂。 自立堂号:亮直堂等。 五.宗族字派 北京顺义门氏字辈:有光文英永庭堂,明召培振继德昌,增印宜安恒瑞景,传家玉善杏花常。 山东利津门氏字辈:亭希配宝芳,福玉连吉祥,祖宗世泽广,久远庆荣昌。 山东烟台、蓬莱门氏字辈:尚凤国宜兆洪曰,延寿庆长春,永世祝多福。 山东平阴门氏字辈:肇建鸿光懋,敬承庆绪宜。 河北东光门氏字辈:树炳自金汝,荣灿康锡泽。 辽宁凤城门氏字辈:兆庆常吉广,福禄永万年。 河南南阳门氏字辈:天开兆朗,本立道声,玉堂积瑞,鲤化阳生。 六.门姓宗祠通用联 刺史望重; 节义名高。 上联:唐代人门宗,官刺史,有德望。下联:北魏山阳人门文爱,父母早亡,供养伯父母,以孝闻名。伯父母相继去世,他服孝六年,因极度悲伤而骨瘦如柴。乡人都称赞他的孝义,并以他为榜样。 姓启公卿贵族; 望出河南庐江。 指门姓源流和郡望。 好官亮直见重; 孝义相与标名。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简表 | |||||
朝代 | 起讫 | 都城 | 今地 | 开国皇帝 | |
夏 | 约前2070—前1600 | 安邑 | 山西夏县 | 禹 | |
阳翟 | 河南禹县 | ||||
商 | 前1600—前1046 | 毫 | 河南商丘 | 汤 | |
殷 | 河南安阳 | ||||
商 | 西周 | 前1046—前771 | 镐京 | 陕西西安 | 周文王姬发 |
东周 | 前770—前256 | 洛邑 | 河南洛阳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前770—前476 | ||||
战国① | 前475—前221 | ||||
秦 | 前221—前206 | 咸阳 | 陕西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汉 | 西汉② | 前206—公元23 | 长安 | 陕西西安 | 汉高祖刘邦 |
新 | 9—23 | 王莽 | |||
东汉 | 25—220 | 洛阳 | 河南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魏 | 220—265 | 洛阳 | 河南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蜀 | 221—263 | 成都 | 四川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吴 | 222—280 | 建业 | 江苏南京 | 吴大帝孙权 | |
晋 | 西晋 | 265—316 | 洛阳 | 河南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东晋 | 317—420 | 建康 | 江苏南京 | 晋元帝司马睿 | |
南朝 | 十六国③ | 304—439 | |||
宋 | 420—479 | 建康 | 江苏南京 | 宋武帝刘裕 | |
齐 | 479—502 | 建康 | 江苏南京 | 齐高帝萧道成 | |
梁 | 502—557 | 建康 | 江苏南京 | 梁武帝萧衍 | |
陈 | 557—589 | 建康 | 江苏南京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386—534 | 平城 | 山西大同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洛阳 | 河南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534—550 | 邺 | 河北临漳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北齐 | 550—557 | 邺 | 河北临漳 | 齐文宣帝高洋 | |
西魏 | 535—556 | 长安 | 陕西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周 | 557—581 | 长安 | 陕西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 | 581—618 | 大兴 | 陕西西安 | 隋文帝杨坚 | |
唐 | 618—907 | 长安 | 陕西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907—923 | 汴 | 河南开封 | 梁太祖朱晃 |
后唐 | 923—936 | 洛阳 | 河南洛阳 | 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936—946 | 汴 | 河南开封 | 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947—950 | 汴 | 河南开封 | 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951—960 | 汴 | 河南开封 | 周太祖郭威 | |
十国④ | 902—979 | —— | —— | ||
宋 | 北宋 | 960—1127 | 开封 | 河南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南宋 | 1127—1279 | 临安 | 浙江杭州 | 宋高宗赵构 | |
辽 | 916—1125⑤ | 皇都 | 辽宁 | 太祖耶律阿保机 | |
(上京) | 巴林右旗 | ||||
西夏 | 1038—1227 | 兴庆府 | 宁夏银川 | 景宗李元昊 | |
金 | 1115—1234 | 会宁 | 阿城(黑龙江) | 金太祖阿骨打 | |
中都 | 北京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河南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 | 1271—1368⑥ | 大都 | 北京 |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 | 1368—1644 | 北京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 | 1644—1911 | 北京 | 北京 | 清太宗皇太极 | |
中华 民国 | 1912—1949 | 南京 | 江苏南京 | (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 |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成立,首都北京。 | |||||
附注: ① 这时期,主要有秦、魏、韩、赵、楚、燕、齐等国。 ② 包括王莽建立的“新”王朝(公元8年—23年)。王莽时期,爆发大规模的农民 起义,建立了农民政权。公元23年,新王莽政权灭亡。公元25年,东汉王朝建立。 ③ 这时期,在我国北方和巴蜀,先后存在过一些封建割据政权,其中有:汉(前 赵)、成(成汉)、前凉、后赵(魏)、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 北凉、南燕、西凉、北燕、夏等国,历史上叫做“十六国”。 ④ 这时期,除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外,还先后存在过一些封建割据 政权,其中有:吴、前蜀、吴越、楚、闽、南汉、荆南(南平)、后蜀、南唐、北 汉等国,历史上叫做“十国”。 ⑤ 辽建国于公元907年,国号契丹,916年始建年号,938年(一说947年)改国号 为辽,983年复称契丹,1066年仍称辽。 ⑥铁木真于公元1206年建国;公元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9年灭南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