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祭司冯相氏,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冯相氏,亦称乘相氏,原为西周时期的三大祭司之一,主掌天、日、月、星宿、君王之大祭,还负责掌管岁月。随着人们对自然世界的逐渐了解,冯相氏后转变成为观察并记录天文、天象之专职官吏,隶属于春官府司之太史令管辖,下属有中士、下士及府、史、徒等隶员。在典籍《周礼》中记载:“春官所属有冯相氏,设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及府、史、徒等员。”在典籍《周礼·春官·冯相氏》中也记载:“冯相氏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八星之位,辨其叙事,以会天位。”时间的分割以十二累进,一纪十二年,一年十二个月,一日十二时辰。在典籍《国语·晋语四》也记载:“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甚至天子的妻妾也有“十二女”之说,因此在史籍《后汉书·荀爽传》中说明:“故天子娶十二妇,天之数也;诸侯以下各有等差,事之降也。” 在历朝历代的冯相氏之后裔子孙中,皆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冯相氏、乘相氏、凭相氏,后省文简化分衍为单姓相氏、冯氏、乘氏、凭氏,世代相传至今。
要注意的是,该支相氏姓源繁复,不可一论,正确读音作xiāng(ㄒㄧㄤ);而由冯相氏所分衍形成的单姓冯氏、乘氏、凭氏,则读音皆作píng(ㄆㄧㄥ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