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启(1562年4月24日-1633年11月8日),字子先,号玄扈,天主教圣名保禄,谥文定。大明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人,中国明朝末年儒学(实学学派,以及经学领域中的汉学学派)、西学、天学(天主教神学)、天文学、数学、水利学、农学、军事学等领域学者,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官至崇祯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宰相级)、内阁次辅(相当于第一副首相)。徐光启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之一,是上海地区最早的天主教基督徒,作为热忱而忠贞的教友领袖和
明万历九年(1581年),应金山卫试中秀才后,他在家乡教书,并娶本县处士吴小溪女儿为妻。
万历十年(1582年),第一次乡试不中。为了维持家计,徐光启和他父亲一样“弱冠补诸生高等,食讫学宫,以家贫,故教授里中子弟。”
万历十二年(1584年),祖母卒,徐光启的父母又过半百,加上水灾,徐光启家道每况俞下。
万历十六年(1588年),徐光启为了寻找出路,和同乡董其昌、张鼎、陈继儒一起到太平府(今安徽当涂)应乡试,徐光启却落第。
护教士,被誉为明代“圣教三柱石”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