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姓据载出自嬴姓,五帝之一的颛顼为其始祖。颛顼的重孙皋陶在尧统治时期担任大理之职,主管刑法。他的子孙历 舜、夏、商,世代充任大理,以官命氏,遂称理氏。在商纣统治时期,理征因为得罪了纣王被处死,他的妻子契和氏与儿子利贞在逃亡途中饥饿无食,靠食木子(树 上结的果实)而得以生存,遂改理为李氏。李姓据说因此而来。唐高祖李渊自称是老子李耳的后裔。据载,武德三年(620)五月,晋州 (今山西临汾西南)人吉善在羊角山遇到了一位骑白马的老人,仪容威严,对吉善说:“谓吾语唐天子,吾汝祖也。今年平贼后,子孙享国千岁。”(《唐会要》卷 50《尊崇道教》)吉善将此事上奏李渊,李渊感到十分惊异,于是在当地建庙祭祀。这位老人据说就是老子李耳。到了李渊的孙子李治当皇帝时,遂于乾封元年 (666)追尊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天宝二年(743),又改尊老子为大圣祖玄元皇帝。以后还多次给老子加上各种尊号,以表示对祖先的尊崇。其实上面这个故事并不真实,完全是人为编造出来的。李渊当了皇帝之后,因为自己姓李,老子也姓李,为了抬高自家的门第,遂编造了这个故事,附会为老子的后裔,其实并不可信。关于李氏的世系问题,李渊自称是西凉武昭王李暠的后裔。李暠生十子,次子李歆即西凉后主。李歆生八子,其第三子李重耳在亡国后投奔南朝刘宋,任汝南太 守。北魏进攻刘宋,李重耳以城归降,遂又在北魏做官。李重耳生子李熙,任金门镇将,后改镇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南),其家也随着迁居于此。李氏兴起于武川 的说法即来源于此。李熙生李天赐,李天赐生三子,即李起头、李虎、李乞豆。李虎生李昞,李昞生李渊。以上所述的这个家族世系情况完全 出于唐代官修史籍的记载,并不完全可靠。通常认为李氏为西凉武昭王李暠之后的说法是伪托,李重耳在亡国之后并未南投刘宋。自李熙以来的世系情况则基本属 实,但其镇守武川的说法却不大可靠。由于李唐自称是西凉李暠后裔,通常都视其郡望为陇西李氏。据我国著名史学家陈寅恪先生考证,其家很可能是赵郡李氏徙居 柏仁(今河北隆尧西南尧山镇)的“破落户”之后裔,或为广阿(今河北隆尧东)庶姓李氏之“假冒牌”。这样看来,李唐为陇西李氏的说法也不可靠。宇文泰在关 中建立西魏时,曾令诸功臣自撰其家谱牒,当时许多人都以关内诸州为其籍贯,李氏很可能是在这种风潮下才改其郡望为陇西李氏的。详见陈氏《唐代政治史述论 稿》、《李唐氏族之推测后记》等论著。关于李唐先世是汉族还是胡族,也是一个历史之谜。认为李氏出自鲜卑之拓跋部者,主要根据是:僧人法琳曾当着唐太宗李世民的面,驳斥说他家并非西凉李暠之后裔,而是拓跋达阇的后人。当时唐太宗是至高无上的皇帝,手握生杀大权,法琳如无确凿根据绝不敢出此结论。李氏先世中有人的名字不是汉名,如前面提到的李渊祖父李虎的兄长起头,弟乞豆,而起头的儿子名叫达摩。这些名字都是胡人的名字。李氏家族中有人的容貌像胡人,如单雄信曾呼李渊之子李元吉为“胡儿”。唐朝宗室滕王李涉的容貌也和胡人相似。李氏家族多与胡人通婚,如李渊的父亲李昞的妻子独孤氏、李渊的妻子窦氏(由鲜卑姓纥豆陵氏所改而来)、李世民的妻子长孙氏等,均为胡姓。李唐皇室中多次出现乱伦现象,如李世民杀其弟李元吉,纳其妻杨氏为自己的妃子。李世民之子李治即位后,又以其父的才人武氏为昭仪,后又立为皇后,即著名的武则天。这些事均与鲜卑、乌桓、突厥等族的“妻后母”、“兄亡,妻其诸嫂”的习俗完全一致。论者根据这些证据认为李唐先世本出于胡族,因此他们仍然保留了这些旧俗,并不以此等事为异。持这种观点的主要有刘盼遂、王桐龄等先生,他们先后在《女师 大学术季刊》和《燕京学报》上连续发表了《李唐为蕃姓考》、续考、三考及《杨隋李唐先世系统考》等论文,详细地论述了这些问题。认为 李唐为汉族者的主要论点是:其先世以男系而论应为纯粹的汉人,无论是柏仁李氏或广阿李氏,均为汉族人。李熙妻张氏、李天赐妻贾氏、李虎妻梁氏,无一不是汉 人。李氏家族中有人“状貌类胡”,可能来自母系方面,并不能以此断定李氏祖先就一定是胡族。且独孤氏、窦氏、长孙氏虽属于胡族,然早已汉化,在隋唐时期没 有理由仍把其视为胡族。李唐从来都认为自己家族是汉族,没有也不愿承认出自胡姓。在南北朝民族迁徙频繁、胡汉交错杂居的历史时期,李氏家族受胡族影响,保 留一些胡族的习俗和风气也不足为怪,不能因此就一定认为其出自胡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