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徙传播

  隋、唐、五代时期迁徙

  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胡乱华,少数民族改王氏入主中原,而琅琊王氏的后裔王导和王敦兄弟辅佐司马睿建立东晋,时称“王与(司)马共天下”。太原王氏祁县支在司马懿专权时遭受灭顶之灾。隋灭陈时,原仕于南朝的琅邪王氏被分别迁于关中、河北、河东等地。

  王氏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且向东南沿海或西南地区迁徙。唐朝末期,琅邪王氏的后裔王潮和王审知兄弟南迁福建,建立闽国,由此,王审知被誉为“开闽第一人”。其后多分布于福建、广东、浙江等地。

  两宋以后时期迁徙

  王氏的繁衍迁徙又有了新的发展,三槐王氏迅速崛起,世代显贵,最终发展成为北宋除皇室以外最为显赫的家族之一。

  北宋灭后,三槐王氏(唐末黎阳,今河南浚县令王言为开基祖)的不少人迁居江浙一带,尤以江苏昆山一支贤才辈出,成为望族。

  元朝末期战乱和明朝末期张献忠屠川造成人口数锐减,形成了著名的“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运动,同时明太祖朱元璋强令山西人外迁,在洪洞大槐树集结的山西人被分别迁于河南、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甘肃等地。于是太原王和三槐王等在中原地区有了更为广泛的分布。另外,开闽王氏漂洋过海,扬帆南洋。著名湘潭王氏源于太原王氏,长沙王源于江南上亢王氏。海宁王氏即清末学者王国维所在的家族。

0.07494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