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

11妈妈的爱就像一场雨,滋润了我的心田。妈妈的爱就像一棵大榕树,保护着我让我不受到伤害。


  记得在我三四岁的时候,有这么一件事:那天,刚下过雨路很滑,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东风公园玩。走到半路我说“妈妈我累了,你抱我一会吧?”爸爸听到,在一边说“:这么大了还要人抱,丢不丟人。”妈妈看了看我,不忍心还是把我抱起来了。走了一会,我们到了一过个滑坡前,妈妈一不小心摔倒了。我也倒在了地上。


  妈妈顾不上自已有没有受伤,马上抱起我,看我受伤了没有,见我没事,才将目光移到自已受伤的膝盖上。只见妈妈右腿的膝盖被粗糙的水泥地面擦破了一大块皮,鲜血从伤口处流了出来。站在旁边的我因为年龄小,害怕的不知所措。只见爸爸立刻取出纸巾替妈妈擦伤口。妈妈看到我受惊的样子,马上说:“没事不就是擦破了块皮,嘉俊没受伤就好。”现在回忆起,当时如果妈妈双手撑地就没事了,可是为了保护我宁可自已受伤。


  我长大了也要全力回报妈妈这份爱,还要去保护她让她不受伤害。18d580999dac10f7.jpg

赵昌.jpg

人物简介

赵昌,生卒年不详,字昌之,北宋时期(约公元11世纪),广汉剑南(今四川剑阁之南)人。性情爽直高傲,刚正不阿。时州伯邵牧争求笔迹,不肯轻与。

工书,擅画花果,多作折枝花,兼工草虫。初师滕昌祐,后过其艺,亦效徐崇嗣“没骨法”,常于清晨朝露未干,围绕花圃观察花木神态,调色描绘,自号“写生赵昌”,发展出自身画风,没骨花鸟自成一派,有徐熙、黄荃遗风。在北宋时期与宋徽宗赵佶齐名,是宋代花鸟画坛的杰出画家。当时盛行厚彩重色,而赵昌所作一片平滑,明润匀薄,活色生香。真宗大中祥符(1008年—1016年)间,声誉益隆。丁朱崖奉白金五百为寿,昌感其意,亲往谢之。此时,朱崖邀其至东阁,求画生菜数窠及烂瓜生果等,昌挥笔遽成而去。晚年其自矜所作,往往深藏不市,若见自家画作流落市井,则复自购以归之,故世罕传。


艺术成就

《宣和画谱》著录其作品154件,《宋中兴馆阁藏画》著录其作品27件。传世作品有《四喜图》轴,图录于《中国名画宝鉴》;《粉花图》轴,图录于《中国名画集》;《写生蛱蝶图》卷,相传为其所作,现藏故宫博物院;《写生杏花图》册页,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写生蛱蝶图》以墨笔勾秋花虫草,彩蝶翔舞于野花之上,蚂蚱跳跃于草叶之下,整幅画给人以春光明媚的愉悦和轻柔的美感。形象准确自然,风格清秀,设色淡雅,用双钩法,线条有轻重顿挫变化;虫蝶用色秾丽,以工整的细线条进行勾勒。构图上以主要的空间描绘飞舞着的蝴蝶,使画面具有一种田园野趣的意境。与黄荃的富贵、徐熙的野逸又有几分不同。

赵昌在当时是超出陈规,以观察对象获得他的艺术技巧。直接写生于花卉和鸟兽的天然生活,扩大了花鸟画的表现范围,并对对象表现得极为生动。据说他每天早晨朝露未干的时候,绕着栏杆观察花卉,手中就调色彩绘。他自号“写生赵昌”,他画花极有生意,色彩最好,又多画“折枝”而不是全株。

此画的艺术成就为世人公认,但就其是否出自赵昌之手尚有争议。原因就在于画中使用了双钩粗逸之笔,而这和赵昌的画法并不一致,故有人推断为徐熙一派的作品。有人评价赵昌说:“赵昌折枝尤工,花则含烟带雨,笑脸迎风,景则赋形夺真,莫辨真伪,设色如新,年远不退。”此图无款印,仅在卷中前后有宋贾似道的“魏国公印”、元鲁国达长公主的“皇姊图书印”等。在接纸上另有董其昌写的跋“赵昌写生,曾入御府。元时赐大长公主者。屡见冯海粟跋,此其一也。董其昌观”。元代冯子振、赵岩题诗,董其昌题跋。


0.07748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