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云:国之有史,家有谱。史以志事,谱以论昭穆。国史不可少,家史不可无。此是古今历史有所议也。
我族李氏,源远流长,溯自利贞公原以理为氏,其父理征字德灵。因真言谏纣,遭商纣灭族之祸。利贞与其母避难于河南楚苦(音古)县伊侯之墟,摘木子而得生存。遂改理为李,始知有李氏之姓也。其后子孙,皆继以李为姓。
自高祖建唐以后,历代二十一帝,达二百八十九年,侯、王、将、帅分封疆域,嗣孙蕃衍,散居全国各地。由于朝代更新,屡遭兵乱,嗣孙迁徙无常,宗支离散,世系失记。自明朝以来始见有谱记,修谱者又因交通不便,难以查考,或因根脉之中断,难以记述。今检阅各地旧谱,实完好无几。倘有存者,有所遗漏,有所紊淆,皆无统一的谱碟。今者,凡我宗亲,均有感于修谱之必要。
时值一九九五年春,村中成立福利会,重修祖坟。时有各地宗、族亲人谈论族源之事。夫翻阅旧谱,方才发现家谱源远流长,在四百余年收藏中,经历无数的烽烟和动乱中而幸存。虽然谱本前后有所残缺,可见家族先人尊祖之心可表。是唯一能够查考我族上千年来兴衰存亡的史记。如无重申修编,恐怕一旦旧谱孤本丢失,子孙后代有感无谱载之缺陷。谱序云:为人之无谱,好比有水而无源,有木而无根。人生在世岂可忘根本矣。故修编族谱是我辈当务之急。丙子之夏,笔者受族人之托,以陆城理事会李振,庆鉴,振钗,来辉等人一行专车前往闽南各地寻宗访祖,在漳浦县文史主编李林昌,对台联宗理事会(渐山)李文章,平和县侯山文史主编李栋梁,福河李阿山老师以及南山大宗诸位理事的大力协助下,查考了漳州市文史和各地族谱,资料有所充实。从各地考证中,证实了我家之谱实事求是,是考证我族的唯一真实史料。
我族人口众多,分布全世界。由于多年未修族谱,且因世道沧桑,谱碟损失颇多,世系失传。特别是海陆惠的族人,均是明嘉靖年间因生计,游学,逃荒,迁移的。有的不知祖公发自何地,从何而迁。有的抄录混乱,世系不清,此乃修编族谱之难点也。为此,编者以工作之余,用几十年的收藏、整理编成《善庆堂李氏家谱》一册。意望汇流成海,抛砖引玉。期望我族贤能有志之士,承前启后,完成族史的全部汇编。族有所据,代有所依,谨以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