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年表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简表
 朝代 起讫都城今地开国皇帝
  夏 约前2070—前1600安邑山西夏县
阳翟河南禹县
  商 前1600—前1046河南商丘
河南安阳
  商西周前1046—前771镐京陕西西安周文王姬发
东周前770—前256洛邑河南洛阳周平王姬宜臼
春秋前770—前476 
战国①前475—前221 
  秦 前221—前206咸阳陕西咸阳始皇帝嬴政
  汉西汉②前206—公元23长安陕西西安汉高祖刘邦
9—23  王莽
东汉25—220洛阳河南洛阳汉光武帝刘秀
 三国220—265洛阳河南洛阳魏文帝曹丕
221—263成都四川成都汉昭烈帝刘备
222—280建业江苏南京吴大帝孙权
  晋西晋265—316洛阳河南洛阳晋武帝司马炎
东晋317—420建康江苏南京晋元帝司马睿
 南朝十六国③304—439   
420—479建康江苏南京宋武帝刘裕
479—502建康江苏南京齐高帝萧道成
502—557建康江苏南京梁武帝萧衍
557—589建康江苏南京陈武帝陈霸先
 北朝北魏386—534平城山西大同魏道武帝拓跋珪
  洛阳河南洛阳魏孝文帝拓跋宏
东魏534—550河北临漳魏孝静帝元善见
北齐550—557河北临漳齐文宣帝高洋
西魏535—556长安陕西西安魏文帝元宝炬
北周557—581长安陕西西安周孝闵帝宇文觉
  隋 581—618大兴陕西西安隋文帝杨坚
  唐 618—907长安陕西西安唐高祖李渊
 五代
 十国
后梁907—923河南开封梁太祖朱晃
后唐923—936洛阳河南洛阳唐庄宗李存勖
后晋936—946河南开封晋高祖石敬瑭
后汉947—950河南开封汉高祖刘暠
后周951—960河南开封周太祖郭威
十国④902—979———— 
  宋北宋960—1127开封河南开封宋太祖赵匡胤
南宋1127—1279临安浙江杭州宋高宗赵构
  辽 916—1125⑤皇都辽宁太祖耶律阿保机
(上京)巴林右旗 
 西夏 1038—1227兴庆府宁夏银川景宗李元昊
  金 1115—1234会宁阿城(黑龙江)金太祖阿骨打
中都北京海陵王完颜亮
开封河南开封金宣宗完颜珣
  元 1271—1368⑥大都北京元世祖忽必烈
  明 1368—1644北京北京明太祖朱元璋
  清 1644—1911北京北京清太宗皇太极
 中华
 民国
 1912—1949南京江苏南京(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成立,首都北京。
附注:
① 这时期,主要有秦、魏、韩、赵、楚、燕、齐等国。
② 包括王莽建立的“新”王朝(公元8年—23年)。王莽时期,爆发大规模的农民 起义,建立了农民政权。公元23年,新王莽政权灭亡。公元25年,东汉王朝建立。
③ 这时期,在我国北方和巴蜀,先后存在过一些封建割据政权,其中有:汉(前 赵)、成(成汉)、前凉、后赵(魏)、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 北凉、南燕、西凉、北燕、夏等国,历史上叫做“十六国”。
④ 这时期,除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外,还先后存在过一些封建割据 政权,其中有:吴、前蜀、吴越、楚、闽、南汉、荆南(南平)、后蜀、南唐、北 汉等国,历史上叫做“十国”。
⑤ 辽建国于公元907年,国号契丹,916年始建年号,938年(一说947年)改国号 为辽,983年复称契丹,1066年仍称辽。
⑥铁木真于公元1206年建国;公元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9年灭南宋

W020131119338145532362.jpg

江苏省镇江市朱氏宗祠



简介

儒里是镇江新区姚桥镇的一个古镇,朱氏宗祠位于儒里北街南北两道门之间,坐东朝西,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为三进十七间。


历史沿革

朱氏宗祠始建于元末明初,为儒里朱氏始祖朱亨三(谱载为宋理学家、教育家朱熹的第八世孙)所建,为三间二进带厢的四合院建筑。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原地扩建成现有规模,后年久失修颓废而濒临坍塌。2002年8月,当地有名望的人士倡议重新修建,两年中共募集资金36万余元。2005年修缮后的朱氏宗祠对外开放。

儒里朱氏宗祠于2003年5月列为镇江市文物保护单位,去年升格为江苏省文保单位,为镇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祭祀)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建筑结构

门前是广场,祠对面为照壁墙,墙体以花岗岩浮雕着“儒里春秋图”,全长12米,高3米,为一组九幅,象征着儒里从古到今的700余年历史。两侧为“功德榜”,刻示着复修宗祠捐款单位和捐款人姓名。祠门南侧矗立着“江南第一古祠”碑石,高2米许。

宗祠头进正中悬有“朱氏宗祠”和“阙里世家”匾额,南厢为“竹翠轩”,北厢为“花秀苑”。二进门楼有“万草纹”,“百寿图”砖雕,门楼上端内外有“紫阳世泽”,“虹井流芳”石匾。中厅立有一尊朱熹汉白玉雕像,上悬复制康熙帝御书“学达性天”等匾额九方,两侧抱柱刻有楹联两副:分别为“乾坤三阙里,古今两大成”和“数行仁义事,长存忠孝心”。中厅南北两厢,门头有扇形匾额,分别刻有“明伦”、“养心”,均为朱熹遗墨。雕像后为大屏风,雕有昆山市清代鸿儒朱柏庐书写的“治家格言”。

后进为享堂,供奉先祖灵位。上悬“闽婺同源”、“慎终追远”、“寝成孔安”三方匾额,两侧抱柱楹联分别为:“派衍新安,世宗紫阳家法;支蕃古润,人传白鹿遗规”和“一脉相传,天伦荣枯皆骨肉;五伦同守,先循忠孝报君亲”。后厅南厢为塔房,安放族人所赠“玉塔”,塔高1.7米,八面九层,底座0.8平方米,为镇祠之宝。南厢天井有古桂树一株,已600多年历史。中后两进60扇花格门窗,上雕刻着“二十四孝”和古人典范图案,全为朱漆鎏金,形象生动逼真,彰显伦理道德。


0.08112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