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

璞齐公七十寿序①

世之孝友兼全者,恒不数觏②,必其出于天性者真,斯福之独备者厚,乃吾郡之鄱东而得之。

鄱邑璞齐蔡老先生,予少耳其名。事亲孝,待弟友;其创业,能均惠。皆本衷之流露。教子严、督课谨、化愚顽、恤患难,凜先正之仪型。以故先生之长子洪③,举道光甲午孝廉,又复孙曾林立。兹值古稀之辰,请序于予,予尝于长安旅邱中,面晤其长君,因悉其概,而欣其享高年,膺厚福,岂非造物之报施善人哉。故实叙其行,邮寄数语以寿之。惜未能登堂献曼倩桃④,晋麻姑酒⑤,而于吾心,终有歉然者耳。是为序。

赐进士出身翰林院检讨诰授朝议大夫现任四川顺庆府知府

年愚侄  杨元白⑥顿首拜

咸丰六年孟冬月中浣吉旦

【注释】①璞齐:(1787~1859)讳国珍,字振家号璞齐,派行萭七二。嘉庆己卯年(1819)奉旨钦援国学贡元,例增文林朗。②恒不数觏:通常很难遇见。③洪:指国珍公之长子,讳洪,名月明字镜予,号郎山。④曼倩桃:典出晋·张华《博物志》即曼倩偷桃的典故。曼倩即东方朔。仙桃三千年一熟,东方朔偷了三次桃,可见寿命之长。民间为老人祝寿常挂《曼倩偷桃图》以祝寿。⑤麻姑酒:典出晋·葛洪《神仙传》:三月三日西王母寿辰,麻姑在绛珠河畔以灵芝酿酒,为王母祝寿,王母娘娘饮之大悦,赐名“寿酒”,“麻姑献寿”的典故也由此而来。⑥杨元白:改名杨重雅,字庆伯,饶州德兴人。道光辛丑进士。为清代名臣,清史有其传。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璞齐蔡老先生传一

璞齐蔡公讳国珍,振家其字也。少读书,因亲老未率(学)业,勤理家政。公兄弟友爱,同居数十载,从无间言。家庭内外,肃若朝典。耕读以外,门无杂宾。予与公总角交,常止公家闻书声与纺绩声相酧答。公有亿中财,逐什一①之利,谋猷克展。虽不得鸱夷子②专美于前,然土田之创,轮奂③之辉。特其余事,盖公质直好义,固学问中人也。虽未声蜚黉序④,且喜列成均⑤。故为子弟辈,延明师不惜重聘,诸子侄从此砥砺薰陶,学业臻臻日上。公长子洪,初赴县试,即冠军焉。次年取入邑庠,亦未尝不负笈从师⑥,至道光甲午科登贤书⑦。公年犹未艾,非天报公之素志哉。

公居故县渡之南,知夜渡之苦况,盖此渡日则船多,夜即星散,无司渡者古也。公虑夜有急事者,不几临而返乎?乃捐造渡舡,雇舟子司之,夜宿船上,以济披星戴月之人。外捐常稳田十七亩七分交蔡、周、潘、王四姓众首士营理,取租息以给舟子之衣食及修理造舡之资,俾垂于无穷。嗟呼!公之此心,即利济之心也。宜公之庸厚福、享大年、曾孙林立、无疾而考终命,不已备五福⑧之全哉。今公往矣!值修谱牒,予不能文,且公之懿行,多救灾恤难、笃友敦伦,不能尽述。为历叙其概,以付公之子若孙。梓诸乘,以俟后之採风者,庶不冺没于后世云尔,爰为之传。

咸丰九年岁次己未仲夏月

愚弟王道铭拜撰

【注释】①什一:以十博一。《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范蠡﹞候时转物﹐逐什一之利。"后因以"十一"泛指经商。②鸱夷子:即鸱夷子皮,是春秋末期楚国商人范蠡经商时取的名字。范蠡谋略过人,曾做过越王勾践的大夫。范蠡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均有建树,被尊为民间财神。③轮奂:形容屋宇高大众多。④黉序:古代的学校。⑤成均:泛称官设的学府。⑥负笈从师:指一个人学问已经很深了,还去拜师的意思。⑦登贤书:科举时代称乡试中式为登贤书。考终命:是《尚书·洪范》中“五福”的第五福。即尽享天年,长寿而亡。五福:原出于《书经》和《洪范》。五福的第一福是“长寿”,第二福是“富贵”,第三福是“康宁”,第四福是“好德”,第五福是“善终”。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璞齐蔡老先生传二

    道光壬辰,余以后辈得拜识蔡朗山先生。先生所以奖励之者甚厚,并得拜识其尊人璞齐老先生。自时厥后,往来无间于老先生之居处。大节有闻而知之者;有见而知之者,谨略之于左。

老先生讳国珍字振家,别号璞齐。少应童子试不得志,授例入成均。居家孝友兄弟,未尝寡思①,其性若天成。然好义举,置义渡以齐人。尤好读书,置学田以为长久计。朗山先生负笈从师,于束修②外,不小吝惜③,所费不赀④。朗山先生辅弟子登贤书,未始非其报也。

忆予自壬辰识荆台,老先生曾尝语于人:某子孙(未)来之秀也。年来坎坷,竞以不舞之鹤⑤为公羊辱,于其言深有愧也。今年夏,先生以疾损官舍。其令孙子醇世兄,因其宗有家乘之修,询及于余,谓不可无以传之者。余不文,亦何足以传先生。然自少时己蒙,不见鄙弃,不敢以不文辞。谨就所闻所见而及之事皆实录,固非陋所好云。

皇清咸丰九年岁次己未仲秋月 穀旦

韫山晚学郡庠生胡思敬顿首拜撰

【注释】①未尝寡思:未尝:不曾有;寡:少,待人说话冷酷无情,不厚道。②束修:古代学生与教师初见面时,必先奉赠礼物,表示敬意,名曰“束修 后来基本上就是拜师费的意思,可以理解为学费。③不小吝惜:吝惜:吝啬小气;前面加上否定词“不”即其反义慷慨、大方。④所费不赀:不赀:数量很多,不可计量。指花去很多钱财。⑤不舞之鹤舞:不舞蹈的鹤,比喻名不副实的人。(清蒲松龄《聊斋志异 折狱》):方宰淄时,松裁弱冠,过蒙器许, 而驽钝不才,竟以不舞之鹤为公羊辱。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心齐太翁李老大人传

太姻伯李公振祥,号心齐讳国华。居鄱之故县渡。

公为人安重实广,似不能言。及观其行,古称盛德之士,莫是过也。少事父母,能竭其力,孝行之著,非一日矣。公兄弟五人,胞弟振彩公、亲兄振家公、亲弟振芳公与振茂公,一门五族,三世同居,于兹仅见。后以生齿日繁,析财分产,而薛兔之义,实无以加美于公。予与公谊属姻亲,尝往来公家,见夫纺绩勤、耕读力,知非公施于有政,不足致此。然以此知公,犹未窥公之全,盖公力行君子也。肄业诗书,未展骥足,而隆师重道,子若侄皆受陶成。长君照予、次君燦予、三君礼予,皆一乡之领袖也。又复好善乐施,遇有困乏,则皆以金济之,无吝心亦无德色。遇有患难,则挺身任之,不凌弱亦不畏強。一时贫穷孤寡,赖公获全者,真复不少。所以乡邻族党,莫不奉为典型,钦为师保。若有鼠牙雀角之争,一见公至,无不释耕让畔。公岂有威势禁之哉,亦动以诚者素耳!

若夫美轮奂、广良田、修桥路、施舟楫,其事业功施之显著者,曷胜枚举。迄今兰桂腾芳,曾孙林立,在天之报施善人真不爽矣!虽享年六一,即告上升,而其脍炙人口者,固称道弗衰;其感佩人心者,更低徊靡尽也。是为传。

皇清咸丰九年岁次己未仲秋月  穀旦

姻晚生王德占拜撰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朗山①先生传一

朗山先生,讳洪字镜予。笃厚人也。总角岐嶷②,已有成人之度。早年颖达,咸推国士之风。出而就试,类列前矛。道光丙戌,县试冠军,随补弟子员③。当道者群以大器许之。砥砺廉隅④,勤学好问,得日修而逾进,文以炼而加醇。数年中精勤不倦宏多。至甲午科乡试举孝廉,乙未会试,卷以微疪,荐而未售。家严忍菴⑤,常为予言,而甚惜之。嗣后三赴春闱⑥,未登黄甲。迨甲辰科大挑二等,以广文⑦用,先生之志穆如⑧也。谓可以遂其教育之心矣。后以积劳成疾,气喘神疚⑨,不克伸其素志,年仅不惑,即赴修文⑩之招。惜哉。

予幼年粗知读书,时盻先生之风范,恒钦为盛德。每于执经请业问,承先生启迪良多。方谓追陪,正长就意,遽然溘逝。中心之藏,何日忘之?呜呼!先生之孝友,出于天性。待诸父昆弟辈,一以恭谦事之,故门内无闲言。待戚友朋侪中,一以诚敬待之,故间里咸推重。匪值此也。虽樵夫牧子穷而失教者,先生遇之,必和颜悦色,因其明而奖掖之。其蔼然之德,有令人挹之不穷者。

予与先生谊属通家,兹又馆于先生书屋。值修宗谱,不揣固陋,因得闻先生之行奖而为之传。

咸丰九年岁次己未仲夏上浣之吉

愚侄王德占拜撰

【注释】①朗山:(1806~1847)国珍公长子,行蕙五一,讳洪名月明字镜予号朗山。道光丙戌年(1826)县试冠军,次年府试第二,取入邑庠生。甲午科乡试三十九名举人,举孝廉,乙未科会试未酬。甲辰年选为儒学教谕,勅授文林郎,殁葬高源王家启。②总角岐嶷:总角:古代未成年的人把头发扎成髻,头上有两个发型组成的角。也可表示童年的意思。岐嶷: 朱熹 集传:“岐嶷,峻茂之状。”后多以“岐嶷”形容幼年聪慧。③弟子员:明清对县学生员的称谓。④砥砺廉隅:砥砺:磨炼。廉隅:品德端正。通过磨炼而使品德端正不苟。⑤家严忍菴:,对人称自己的父亲为家严。这可知作者之父字忍菴。⑥春闱:京城会试,均在春季举行,故称春闱。⑦ 广文:明清时因称教官为“广文”,亦作“广文先生” ⑧穆如:穆:美。 谓和美如清风化雨滋养万物。⑨疚:忧苦,特指因自己过失而造成的心内痛苦。⑩修文:旧以“修文郎”称阴曹掌著作之官,故以“修文”指文人之死。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朗山蔡老先生传二

朗山先生予同年友也。讳洪字镜予,朗山其号也。先生以道光丙戌受知于其邑侯施润庵先生,拔置冠军,旋补愽士弟子。友教书院,屡列前茅。乡试呈荐不售。于道光甲午受知于学使①翁遂,初大司成②,今任大学士③,录取超等。即以是年,与予同登贤书,数上春闱。丁未以大挑二等,差为欣慰。自后予以大挑一等,出宰百里,十数年间不相闻问。

咸丰初,乞假终养,值粤匪窜扰,团练保卫。上蒙宠赐殊恩,下承贤宪推举,猥以菲才,厯官观察,遂登方伯④,以统领江军兼理饶防,于旧岁来鄱。不意逆匪又踞景镇,爰整我师,遡流而上,驻节于古县渡地方。偶然乘兴而来,遂觉情深,访戴而询问之十庶,咸谓物故已久。伤哉!伤哉!赍志抱才而殁⑤,亦其命也。夫因通意于其尊人璞齐老伯,登堂拜问,得见其子云龙,气慨豪举,自是不凡之器。今年夏,景德镇始能克复,帆西向,便道过访,而璞齐老伯又已谢世矣。适其宗有家乘之修,云龙以家传为请。予与先生同年,其生平知之颇详,略为叙其梗概如此。

皇清咸丰九年岁次己未秋月

钦加布政史衔分巡甘肃安肃兵备道统领江军水陆兵勇

兼理饶防军务图萨太巴图鲁⑥

年愚弟南昌刘于淳顿首拜撰

【注释】①学使:即学政。 ②大司成:官名,教导“世子”(贵族子弟)之官。③大学士:古代官名 清朝大学士并没有实权,大学士并不入阁办事 有时仅仅是一个称谓。(以上官职俱指翁遂的职务。)④方伯:泛称地方长官。明清之布政使均称"方伯”。⑤赍志抱才而殁:意即怀抱着志愿死去。⑥巴图鲁:汉文翻译“英雄”、“勇士”,后来成为清朝时期赏赐有战功之人的封号,称为勇员。有两种:一种只称巴图鲁;另一种在巴图鲁上尚加有字样,分为清字勇号和汉字勇号。

0.07858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