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规
段规是战国初期的著名策士,辅佐晋国的“六卿”之一韩虎,并为后来战国七雄之一韩国的建立发挥了重要作用。
战国初期,春秋时期的霸主晋国朝政已被“晋国六卿”把控,其中又以智伯实力最强。韩虎依附智伯,先后消灭了范氏、中行氏。
公元前457年,智伯击败卫国归来,邀请韩虎、魏驹一同宴会。智伯为人轻佻,在宴会中戏弄韩虎,段规也被侮辱。不久智伯又向韩虎提出进献一个万户城邑,韩虎期初不愿献出,后经段规劝谏,派使者送一个万家城邑给智伯。
赵氏赵襄子也被要求献城,赵襄子拒绝。智伯于是联合韩虎、魏驹包围赵氏的晋阳。赵氏危急,派张孟谈游说韩虎、魏驹反智伯,他以唇亡齿寒的道理论述,戳中了韩虎、魏驹的心。段规也表示赞同。于是韩、魏两家反智,联合赵氏击破智伯,瓜分了晋国的领地。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段会宗
段会宗(前84年―前10年),字子松,天水上邽(今甘肃天水)人,西汉将领、外交家。
汉元帝时以杜陵县令的身份出任西域都护、骑都尉、光禄大夫。回长安后作过沛郡、雁门等地的太守;后于阳朔年间(前24年―前21年),第二次出任西域都护,此后又四度出使乌孙并于元延三年(前10年)在乌孙死于任上,享年75岁。
段会宗出使乌孙期间,当乌孙多次内乱之际,代表朝廷敉平叛乱,册立新君,为多民族国家的团结和统一作出了贡献,在西域各族人民中享有很高威望。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段匹磾
段匹磾(?—321年)(《北史》作疋磾),辽西鲜卑人,鲜卑段部的部族大人,晋朝官员,官至幽州刺史、假抚军大将军。段务勿尘之子,段疾陆眷之弟。
307年,晋怀帝以段匹磾为辽西鲜卑左贤王,假抚军大将军。314年,汉赵幽州刺史刘翰归附匹磾,匹磾势力进驻蓟城。
316年十二月,刘琨来蓟城投段匹磾,与之结为兄弟。317年三月,刘琨、段匹磾给晋王司马睿上劝进书。七月,推刘琨为大都督共讨石勒,因段末波不来无果。
318年,辽西公段疾陆眷病逝,其子年幼,叔父段涉复辰自立,被段匹磾所阻。段末波乘机杀了段涉复辰及其子弟党羽二百余人,自立为辽西公。其间,因族内诸首领长期互相攻杀,力量逐渐削弱。五月,杀害刘琨,民心丧失。
319年,遭受段末波、石勒军的不断攻击,放弃蓟城,南奔乐陵依附邵续。321年三月,厌次之战中被石虎大军困围,降于后赵,封为冠军将军。后与旧部密谋反抗石氏,事败被杀。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段业
段业(?—401年),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十六国时期北凉建立者(一说北凉建立者为沮渠蒙逊)。
段业初为后凉建康太守。公元397年,段业被沮渠男成等人推举为主,改元神玺,建立北凉。公元399年,段业自称凉王,改元天玺。公元401年,沮渠蒙逊发动兵变将段业杀害,葬处不明。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段韶
段韶(?―571年),字孝先,小名铁伐,姑臧武威(今属甘肃)人,姑臧县侯段荣长子,南北朝时期北齐开国功臣。
段韶少时善长骑射,有将帅之才,因而得到姨夫高欢的器重,视为心腹。随高欢消灭尔朱兆、抵御宇文泰、征讨玉壁。高欢死后,其子高澄嗣位,段韶镇守晋阳,随征颍川。后击讨南梁、平定内乱,数败周军。
武平二年(571年)五月,周军寇掠齐境,段韶在与周军作战时,突然病倒军中,因病情加重,所以提前回京,同年八月病死。后主高纬在东堂为其举哀,赠假黄钺、使持节、都督朔并定赵翼沧齐兖梁洛晋建十二州诸军事、相国、太尉、录尚书事、朔州刺史,谥号忠武。
段韶戎马一生,为北齐开国立下汗马功劳。在北齐外统军旅,内参朝政,真可谓出将入相,功勋卓著。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段志玄
段志玄(598年—642年),名雄,字志玄,以字行,齐州邹平(今山东济南)人,唐朝名将。
段志玄早年与父亲客居太原,后从高祖起兵,隶属李世民部下,随其平定王世充,累升至秦王府右二护军。玄武门之变时,段志玄拒绝太子李建成的引诱,扶助李世民登上帝位,升任左骁卫大将军,封樊国公。
贞观年间,段志玄担任西海道行军总管,征讨吐谷浑,后升任右卫大将军,改封褒国公,并世袭金州刺史。贞观十六年(642年),段志玄病逝,追赠扬州都督,谥号忠壮。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段秀实
段秀实(719年—783年),字成公,陇州汧阳(今陕西千阳)人。唐代中叶名将。幼读经史,稍长习武,言辞谦恭,朴实稳重。历任安西府别将、陇州大堆府果毅、绥德府折冲都尉。
安史之乱后,授泾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四镇北庭行军泾原郑颍节度使,总揽西北军政,任内吐蕃不敢犯境,使百姓安居乐业。大历十四年(779年),加检校礼部尚书,封张掖郡王。不久因杨炎进谗贬司农卿,调回长安。
泾原兵变时,段秀实当庭勃然而起,以笏板击朱泚,旋即被杀。被赞叹道:“自古殁身以卫社稷者,无有如秀实之贤”。兴元元年(784年),追赠太尉,谥号“忠烈”。元和四年(809年),与李晟一同配飨唐德宗庙廷。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段文昌
段文昌(773年—835年),字墨卿,一字景初,西河(今山西汾阳)人,唐朝宰相,褒国公段志玄玄孙。
段文昌早年曾入韦皋幕府,后历任灵池县尉、登封县尉、集贤校理、监察御史、补阙、祠部员外郎、翰林学士、祠部郎中。
唐穆宗继位后,段文昌拜相,担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后以使相出镇,担任西川节度使。此后历任刑部尚书、兵部尚书、淮南节度使、荆南节度使,封邹平郡公。
太和九年(835年),段文昌在西川节度使任上去世,时年63岁,追赠太尉。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段成式
段成式(803年—863年),字柯古,晚唐东牟人,祖籍邹平。唐代著名志怪小说家。约生于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年),卒于懿宗咸通四年(863年),其父段文昌,曾任宰相,封邹平郡公,工诗,有文名。
在诗坛上,段成式与李商隐、温庭筠齐名。段成式信佛读经,饮酒赋诗唱和,以解其忧,诗中多流露出超脱世俗的消极情绪。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段思平
段思平(893年—944年),即大理太祖,白族,大理喜睑(今喜洲)人,一说为剑川永旁人,大理国的缔造者、开国皇帝。
段思平家族世代为南诏武将,父段保隆为南诏布燮。后晋天福二年(937年),段思平任通海节度使,因受大义宁国主杨干贞迫害,遂以减尔税粮半,宽尔徭役三载为号召,联合奴隶和农奴为主的起义队伍,举行起义,攻破太和城(在今大理城北),灭杨干贞的大义宁国,建大理国,年号文德,以羊苴咩城(今大理城)为都。
段思平即位后,厉行改革,尽逐杨氏邪臣。更易制度,损除苛令。建立了一整套封建制度,于是远近归心,咸奉约束,把南诏末朝以来分裂、战乱的局面重新统一起来。大行分封,笃信佛教,在位8年,年年建寺,铸佛万尊。逝世后由子段思英继位,谥号神圣文武皇帝。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段兴智
段兴智,段祥兴之子,大理国的末代皇帝,1251年—1254年在位,在位三年,有一个年号:天定(1252年—1254年)。
段兴智后来投效蒙古统治者,又担任了7年大理总管,死后蒙古给他的谥号是“向义天定贤王”。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