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世系

11啦啦啦11族谱中有序言、谱序、谱例、姓氏源流、先祖考辨、先祖图像、始祖世系总表、坟墓图、建祠堂、时祭祀、家规族约、宗族礼仪、排班命名用字、择婚姻、教子孙、勤生理、戒游惰、恤孤寡、家训等内容。
在族谱中对姜氏家族的起源曾有过这样的描写:最初的姜姓由于我国历史上最古老的“三皇”之一火帝神农氏出身的姜水而得。而 姜水又为岐水的一个组成部份。几千年前炎帝出身的姜水,后来成为许多中国姓氏的发祥地。而姜氏得姓则在今山东淄博一带,其始祖就是姜子牙太公。
姜姓在汉初,已发展成关东一带豪族。秦汉唐等定都于陕西的王朝,称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为关东。关东豪族的形成,姜太公子孙建立齐国,它为姜姓在这一带发展奠定了基础,汉初,为清除各地旧贵族豪强的努力,维护汉朝统治,汉高祖采纳刘敬之建议,曾迁六国贵族后裔和关东豪族于关中,其中关东姜姓并被列为强迁关中之豪族。后再迁之天水。汉至三国,姜姓除在西北进一步繁衍外,又有外族人向西南广汉(今属四川)、九真(今为越南广西一带)迁徒,亦是天水姜氏的分支。魏晋南北朝时,因地方战乱,姜氏开始向南迅速发展。唐宋以后,姜姓已分布我国大部分地区。
姜姓堂号:汉朝,天水郡。
姜姓望族:居天水郡广汉郡(今四川梓潼县)。
姜姓名人,最早的是周时的姜子牙。此后,历代不乏杰出人物。东汉的隐士姜肱,史书称其“家世名族”,他不仅学问高,而且与二弟姜仲海、姜季江俱以孝行著闻,兄弟相互友爱,常同被而眠,后人常用“姜被”比喻兄弟友爱。东汉还有姜诗,与其妻以事母至孝闻名,其后发展成为姜氏较为繁盛的一支。
三国时有蜀汉的姜维,天水人,本为魏将,后归蜀,得到诸葛亮的信任。曾继诸葛亮之后继领其军,后任大将军,是位有名的大臣;唐代,有两位姜姓宰相,除姜公辅外,还有唐高宗时宰相姜恪;南宋有著名词人、音乐家姜夔,号白石道人,鄱阳(今江西鄱阳)人,工诗,精通音乐,满腹经论,可惜由于当时秦桧当政,因姜夔唾弃他的为人,后隐居;南宋还有名将姜才;明代有书画家姜立纲;清代有文学家姜宸英,曾参与纂修《明史》,所作的《刑法志》揭露了明代“厂卫”之害,善工书法,能诗文,被誉为“江南三布衣”之一。明清之际姜氏家族集中出现了几位较为有名气的书画家,姜隐(今山东黄县人)、姜立纲(今浙江瑞安人)、姜曛(今上海人)、姜寰英(今浙江慈溪人)、姜彭(今江苏扬州人)、姜思周(今浙江钱塘人),姜希辙(今浙江绍兴人)。现代有姜镜堂,湖北英山人,是姜姓中著名的革命烈士,黄浦军校毕业,参加过北伐战争,是皖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历任红军政治部主任、政委、皖西军分区主席。姜齐贤,湖南湘乡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0.06974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