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葛姓一直生活在华北地区,东迁山东,南入河南。秦汉时期,葛姓已经南下江苏、江西、安徽。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板荡,战火连天,使得原居于河南之葛氏有迁江南者,而居句容之葛氏族人却一直长盛不衰,并有东晋葛洪为炼丹,携子侄至广州。此际至隋唐,由于战乱、自然灾害、官职调迁等原因,今山东、山西、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湖北、福建、广东等省均有葛氏族人。
唐、宋时期,葛姓继续南下,东部的浙江、西部的四川都有了葛姓的分布。
宋朝时期,葛姓近18万,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23%,排在第七十九位。葛姓主要分布于河北、江苏,这两省的葛姓大约占葛姓总人口的55%,河北是葛姓的第一大省,约占葛姓人口的28%。其次分布在湖南、陕西、浙江、江西、河南、福建、四川等地。全国形成了以北方河北、东南江浙为中心的两大块葛姓聚集地。
明朝时期,葛姓15万多,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16%,排在第一百零三位。当时浙江、江苏为葛姓比较集中的地区,大约占葛姓总人口的48%。其次分布于甘肃、安徽、山东等地。浙江为葛姓第一大省,大约占葛姓总人口的27%。这一时期,葛姓人口的移动方向是东南和西北,最终形成了以东南江浙和西北甘肃为中心的葛姓聚集地。
尽管关于葛姓源自上古葛天氏之说不尽可靠,但葛姓源于河南却为大家所认同。葛姓在得姓以后的很长时间里,始终在中原地区发展繁衍。周成王时有羌族人葛由,入蜀至峨嵋山西南的绥山,这说明西周初期已有葛姓人迁入四川。《史记·陈涉世家》中有:“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皆下之”句,说明在秦朝时已有葛姓徙居安徽。《元和姓纂》称,西汉有颍川太守葛兴,东汉有历任荡阴令、临汾令的葛龚,为葛兴的后裔。葛龚,字元甫,梁国宁陵(今属河南)人。由此可知,史载葛姓有颍川、梁国之郡望,当形成并昌盛于此际,并且还说明,两汉时期葛姓仍有留居故国旧地者。东汉时期见诸史册之葛姓还有:《韩 传》中提到的太守葛兴,《天文志》提到的为贼所拘的交趾刺史葛祗。新莽时期,葛庐渡江向南,安家于句容,其后繁衍昌盛,发展成为吴中大族。此支葛姓来源与北方葛姓不同,却大大壮大了葛姓家族。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板荡,战火连天,使得原居于河南之葛姓有迁江南者,而居句容之葛姓却一直长盛不衰,并有东晋葛洪为炼丹,携子侄至广州。此际至隋唐,由于战乱、自然灾害、官职调迁等原因,今山东、山西、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湖北、福建、广东等省均有葛姓人。五代十国时,名将葛从周因仕宦之故由山东鄄城徙居偃师县亳邑乡。两宋时,葛姓以江浙之地繁衍为甚,葛立方由丹阳徙居湖州吴兴,葛天民由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徙居台州黄岩。明初,葛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陕西、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北京等地。自清代开始,闽粤沿海地区的葛姓有渡海赴台,进而播迁海外者。如今,葛姓在全国分布甚广,尤以浙江、江苏等省多此姓,二省葛姓约占全国汉族葛姓人口的百分之三十六。葛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二十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