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始祖

  卫大夫孙林父食采于戚,其支庶以为氏,望出东海。”由这段记载可以看出,戚姓是源自春秋时代的卫国,以封地为姓,后来,成为山东、江苏两省交界处东海的望族。另有一说是卫大夫孙林父当初被封的采邑“戚”地并不在山东境内,而是在河南省。在《春秋》一书上有这样的记载:“公孙敖会晋侯于戚。”书中并附注说:“戚,卫邑。”这个地方是后来中国戚姓的发源地。河南省濮阳县还保存着古戚城的遗址。故戚氏后人奉孙林父为戚姓的得姓始祖

  即孙文子,春秋时卫国公族,武公子惠孙之七世孙,孙良夫之子。卫定公五年(公元前五八四年)冬,时任大夫的孙林父因得罪定公,而出奔晋。十二年,依仗晋国支持,定公不得已而复其职。献公时与宁殖同列,献公曾借口与二人同进午餐,而使二人空腹从上午一直等到日落西山。遭到戏弄的孙林父遂与宁殖合力驱逐献公,迫献公出奔齐。立定公弟,是为 公,  公因孙林父为自己继君位立下大功,遂封孙林父食邑于戚。后孙林父与宁喜争权,  公使宁喜攻之,他出奔晋,并借晋之力量使献公复位。孙林父左右逢源,得以保全封邑,其支庶以封邑为氏,称戚姓,并尊孙林父为其始祖。

0.07506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