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壬午,公元1882年)升为吉林府。民国二年(癸丑,公元1913年)开设吉林县,民国十八年(己未,公元1929年)复名永吉县。先后归属清奉天府尹、宁古塔将军、吉林行省,中华民国吉林省管辖。东北沦陷期间,永吉县直属于伪满州吉林省。民国三十年(辛巳,公元1941年)因永吉县与延吉县的日语语音相近,又复名吉林县。民国三十四年(乙酉,公元1945年)东北光复后再次复名永吉县的称谓,8月17日成立永吉县治安维持会,地址在吉林市永吉胡同北,是年12月永吉县成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政府,接管了永吉县政权,县机关设在吉林市。民国三十五年(丙戌,公元1946年)2月县民主政府迁至口前,永吉县归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吉林省管辖,当年5月28日至民国三十七年(戊子,公元1948年)的3月9日,民国政府在永吉境内建立永吉县政府,县治设在吉林市,直属国民党设置的吉林省。在永吉北部建立的永北县政府,县机关设在缸窑,属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吉北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在永吉南部建立的永南县政府,县机关先设在双河镇,后移口前,属于共产党领导的吉南行政督察专员公署,7月15日吉林省政府决定,永南、永北两县合归为永吉县,县治仍设在吉林市。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永吉县为省辖县。1958年9月27日经中共吉林省委决定,永吉县属于吉林市管辖的吉林行政区。1966年2月市、地分设,永吉县属于永吉专区管辖。1969年5月市、地合并,永吉县复属吉林市管辖至今。1970年2月19
源于姒姓,出自上古有崇氏部落首领崇伯鲧,属于以氏族名称为氏。虞舜时期,夏的前身有崇氏部落活动在今河南嵩山一带,其首领崇伯鲧帮助虞舜治理洪水。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王朝的建立,从大禹开始,称夏禹。大禹的父亲崇伯鲧,是雄据大河(今黄河)南岸位于嵩山中的有崇氏部落首领。有崇氏与在大河(今黄河)北岸太行山东麓的共工氏,都是富有治水经验的部落。在虞朝尧、舜时期,为了争夺王权,崇伯鲧与共工曾先后对尧、舜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但都失败了。史称崇伯鲧之妻食苡仁(薏米)后生禹。由于崇伯鲧领导的水工在治水中以拦、堵为主要技术手段(墠渚),因而总是失败,境内总是洪涝灾害频繁。舜帝即位后,第一件事就是议崇伯鲧之罪,杀之。但有崇氏力量鸿厚,故舜帝指定由崇伯鲧的长子禹继续领导治水。后来大禹得到伯益的帮助,确定了共主继承人的位置。大禹联合共工氏以及其他众多的部落,在伊、洛、河、济一带,逐步展开治水的工作。大禹纠正了过去以拦堵为主的错误作法,改为以疏导为主,就是依据地势的高下,疏浚河流上游各支流的走向,构筑指定方向的人工沟渠,疏导高地的川流积水,使肥沃的平原逐渐减少了洪水泛滥的灾害。经过治理之后,原来大都集中在大平原边沿地势较高地区的居民,纷纷迁移到比较低平的原野中,开垦那些肥沃的土地。那些草木茂盛、禽兽繁殖的薮泽地,成为人们乐于定居的地方。社会生产力有了显著的提高,为奴隶制国家的建立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基础和政治条件。崇伯鲧的有崇氏部落,大多以氏族名称“有崇”为姓氏,称有崇氏,读音作sōng(ㄙㄨㄥ),是十分古老的姓氏之一。
到商汤时期,自商朝开国以来,有崇氏就辅佐商王开创基业,为商朝平定北方犬戎叛乱立下汗马功劳。至商纣王帝辛执政,崇氏兄弟二人皆封爵位,成为纣王的重要羽翼。兄崇侯虎继父之位成为北伯侯,掌控北疆地区,阻挡北方犬戎族的入侵。弟崇黑虎封爵为冀州候。当时商王朝辖下共称有八百诸侯,而崇氏兄弟二人就统领了其中的四百诸侯,可见其宠势之大。
西周中期以后,该支有崇氏族人有一部分随着迁徙入秦,遂逐渐按陕西方言将姓氏读音改作chóng(ㄔㄨㄥˊ),后省文简化为单姓崇氏,世代相传至今。
本书按:
一些史料中皆记载大禹为古涂山氏国人(今安徽怀远),这是错误的。大禹由于成功治理水患,功在社稷,因此被舜帝封赐于方国涂山,其后有称涂山氏,但不能因此就说明他原来就是涂山国人,应该说,大禹是嵩人,即今河南嵩山人。后来的南天竺婆罗门僧人菩提达摩,就是因崇敬大禹而万里迁涉,到其故居“禹门之地”创建了少林寺,将佛教禅宗带入中原,此乃借大禹之威,扬夷教之风,结果他成功了。另外,远古的大禹早就已经总结出以分散的防、拦、堵的技术手段是治理不了洪涝灾害的,因为长江、大河(黄河)、淮水(淮河)都是流涌数省之途,任何局部的防、拦、堵、挡,都只会加剧灾害的程度。因此,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周恩来认真听取了一代抗日名将傅作义的意见,亲命其为国家水利部长,领导全国人民建设了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流域一系列庞繁的水利工程设施,直至前水利部长钱正英,仍然坚持以全国疏浚为主的一盘棋式水利建设原则,那些水利设施在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中发挥了巨大无比的作用。莫名的是,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开始,中国全境放弃了正确的一盘棋式的水利方针,诸省各市自行其道,一盘散沙,自拦自堵,管他娘的别省、他市如何,构筑多年的国家级水利设施多被荒废,因而自其以降,年年都需要抗洪救灾,血汗涟洒,英雄无数!
依本书笔者看,不回头学学几千年前的大禹,若是不打破行业壁垒、地政坚冰,那么如此以往,肯定是自食其果、祸难不断、泽国泽民!
日经吉林省革命委员会批准,县机关移驻口前镇,结束了二百四十多年设治于吉林城附郭县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