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名人

1.jpg


夏述唐(1888年—1920年),原名夏鸿逵,又名绍虞,字述唐,河南省息县白土店乡夏寨人。述唐自幼聪慧,听邻塾儿童读书,仿诵,不遗只字,塾师奇之。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入县立小学,曾立下:“大丈夫当奔走四方,为国家服务”之志。1906年,步行至开封考入陆军小学。后以成绩最优升保定军官学校速成班学习。毕业时,考取公费留日,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骑兵科学习。其间,加入同盟会,为孙中山所倚重。

夏述唐是我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驱,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就为民主革命而英勇献身,生前曾受我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所倚重。由于夏述唐烈士牺牲年代较早,他的革命业绩至今还尘封在历史的岁月里,鲜为人知。他历经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和第二次护法运动,为推翻清王朝和反对北洋军阀政府的统治浴血奋战,为国为民,戎马一生,最后为奸人所害,英年早逝。


生平

回国革命

1911年,辛亥武昌起义后,孙中山电催东京同盟会,请留日学生速回国参加革命。他闻讯后欣然表示:“献身国家,此其时矣!”遂与河南留日陆军学生30余人回国,抵沪见孙中山,愿为前驱。孙即以回国陆军学生为骨干,组织北伐先锋队和威武军,命他任威武军步兵营长。

抵制袁贼

1912年北伐时,率部参加汉口、汉阳之战,后入豫至信阳柳林、李家寨,与北洋军驻军李纯部对峙。时因威武军司令张鄂翎等赴汉口,部队兵变,夏等被叛军逮捕,军内一度混乱。恰值南北议和告成,袁世凯借口该部内讧,派李纯前往镇压和收编。袁对其着意拢络,许以一师精兵,命驻外蒙,但不为所动,矢志革命。此后,李纯任江西督军,夏又到江西李纯处活动。袁密令李将其逮捕。逃走后,被黄兴委以江防工作,在南京、九江一带活动。

1913年——1915年,二次革命失败,参加中华革命党。1913年3月,衷世凯暗杀宋教仁后,与詹大悲、宁调元、熊樾山等在武汉组织鄂军机关部,进行秘密讨袁活动。6月,鄂军机关部遭黎元洪破坏,遭悬赏通缉,化妆日人,乘外舰潜至南京。7月,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袁世凯调兵镇压,黄兴命其指挥南京战士抵抗10余日,失败后随黄避难日本。

1914年7月,参加孙中山组织的中华革命党。

1915年,袁世凯僭帝益急,返沪与同志相继起事,均以饷械不足,未奏功。

中山倚重

夏述唐拥护孙文通电(衔略)

钧鉴:

本军间关前来,原以拥法救国。经年转战,艰苦备尝,方期大法暂复,国本奠安。不图桂贼盗窃政柄,檀作威福,逼走总裁,驱逐国会,假护法之名,行乱法之实。述唐久深义愤,故切同仇。自今以后,谨率所部,服从中山先生令,一致讨贼,蹈火赴汤。义无反顾。敢布区区,敬候明示。旅长夏述唐率全部官兵同叩。

勘(印)

(原载《长沙大公报》1920年11月8日)

英勇就义

1916年,与22省旅沪公民唐绍仪等发表宣言,反对袁世凯称帝。待段祺瑞执政,“护法”之师兴,又随孙中山至粤。

1917年10月,孙中山在广州就任军政府大元帅,他被任为护法大元帅府参谋主任兼警卫军第一统领,后任滇军第九混成旅旅长。12月,率部由广九铁路赴石龙,转经惠州,攻潮安。不久,第九混成旅改为靖国军第六军第一旅,继任旅长,授少将军衔,归方声涛军长节制。北伐讨段祺瑞后,出发征闽,转战千里,占领诏安、东山等10余县。

1918年3月,率部移驻漳树,致孙中山电《义愤填膺》:“群奸乱国,颠覆法纪。闽寇方张,粤滇两军盛情益洽,杀贼决心,矢诸天日,即行开赴前敌,待命攻击。”当月23日,孙中山致电鼓励:“该旅长激动士卒决心杀贼,义勇飚发,至为嘉慰。唯师克在和,据称滇、粤两军感情益恰,自能同心灭敌。进攻机宜,应受陈总司令指挥,庶趋一致而奏肤功,有厚望焉。”5月初,方声涛令其率部赴老虎关扼守。臧致平率北军反攻,向黄岗、镇平袭击。夏旅击退北军,23日攻入云霄,后进至漳州。29日,上海《民国日报》发表他檄告入闽北军,护法救国,无分南北。孙中山辞职后,亲临闽边劳军,他致孙中山电表示拥护护法。

1920年,被北军所迫,一面率军退至东山岛;一面通电拥孙,表示“谨率所部,服从孙中山先生命令,一致讨贼,蹈火赴汤,义无反顾”。北洋军阀李厚基得知后,派臧致平军会同洪兆麟军,前后夹攻,被困,率部从海道乘帆船抵厦。但被北军侦知,再次被困。11月23日,李厚基与卫队团长王献臣合谋,令卫兵暗伏穿堂左右,召其入署,中计被杀害。孙中山得知他被害消息后,极为痛惜。

政府褒奖

1945年2月28日,国民政府为其追颁褒扬令行文如下:

国民政府褒扬令

夏述唐赋性忠贞,娴习军旅。早岁参加同盟会,努力革命。辛亥光复及讨袁诸役,参与戎机,多所赞熏。其后屡膺军职,颇著勤劳。不幸在闽被害,赉志以殁。缅怀往迹,珍惜良深,应予明令褒扬以彰忠。盖此令。

中华民国三十四年二月二十八日


纪念追思

2011年在纪念中国共产党诞辰90周年暨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河南省息县人民政府会同夏述唐烈士的孙辈夏之丹、夏之榕、夏之东等,及烈士的同族晚辈夏磊、夏明举、夏明建、夏明程、夏明轩、张枫等,将夏述唐烈士的遗骸运回家乡重新安葬,让其魂归故里,并立碑撰文,永志纪念:入同盟战辛亥护国护法忠贞为国,随中山建共和讨伐诸逆洒尽热血。

如今,夏述唐烈士墓已成为息县重要的历史古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清明节前后,有众多游客和青年学子前往墓前拜谒先驱,凭吊将军的浩然正气和大无畏革命的精神。


0.08708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