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氏故居位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永仁县城西部,距县城58公里处的中和老街中段东南侧。民国十六年(1927年)建,解放前为房主夏告使用管理,解放后为地方政府使用,现为中和村委会使用。民国时期,中和老街是大姚县北区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由夏氏家族管辖。房主夏告(字成禹)是核心人物之一,利用权势,一面发展集贸,一面坐收赋利,建筑豪宅。
夏氏故居是民国时期富宅私院建筑,系汉族建筑群中的典型,融彝、汉、白族建筑风格为一体,中西式结合,属建筑群中的精品。这一历史文化遗产对于研究历史,研究民风民俗,研究夏氏家族的兴衰史,弘扬民族文化具有很高的价值。
建筑艺术特点
夏氏故居坐东向西,占地500平方米,由正房、面楼、南厢房和北壁组合成一个院落,正房南侧是厨房和天井。整体建筑在四级不同阶梯的台阶状地势上。建筑在第一级阶地上的面房二层楼与第三级阶地上正房、南厢房平行连通,使二级阶地成为庭院,四级阶地建一平房与正房之间留出夹道通向后门。
夏氏故居建筑构思十分精妙,它随山起势,在台阶状的山坡地势上,采用木架歇山式的建筑风格,吸收西洋文化和外来文化民族之长,融于彝族建筑文化之中,把彝族聚居地山高坡陡的山区地理环境加以杨长避短,巧妙设计,第一阶梯吊脚阁楼连通正面正房二层楼,高低错落有致,浑然一体,从里到外既美观又舒适。从街道拾级而上是檐坎,面房为三层吊脚阁楼,底层正中为穿堂。院落两边有上下石阶,正房和南厢房回廊连通面房吊脚阁楼二层楼廊,使回廊四方贯通呈走马转角楼,楼道雕有珠玑纹饰的栏柱,栏杆穿逗衔接。庭院用卵石铺垫,青砖嵌壁,边沿植上香花藤蔓,一棚叶叶红在院空盘旋缠绕,花木扶疏。西厢房南壁开有西洋教堂式窗户,紧靠西壁下有一长方开形地窖,墙壁仅开一道小窗,室内昏暗潮湿。夏氏故居采用整体木架结构,楼层壁均用木板镶嵌而成,镂 空花木窗,壁上饰以朱漆几何纹及山水风光图,在花木的映衬下,显得灵气清幽,古色古香。是近、现代永仁彝族集聚区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夏氏故居的精妙之处,在于它完美地结合地形地貌,随山起势,吸收外来文化融于彝族建筑文化之中,把彝族聚居地区山高坡陡的山区地理环境加以利用,巧妙设计。从地理运用到景物配饰,以及环境布局,无不烘托出“天人合一”的生态氛围。
历史价值和保护价值
1、夏氏故居是彝族聚居地区优秀建房文化的代表。夏氏故居的建筑风格把彝族人民崇尚“天人合一”的思想贯穿始终,把自然的地理结构与优美的装潢艺术和舒适的居所环境融为一体。
2、夏氏故居是地区建筑文化艺术的精品佳作。夏氏故居是近现代永仁彝族聚居区优秀建房文化的典型代表,它吸收融合了民族建筑文化,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巧妙构思设计,创造性发挥,使这一私宅建筑赋予了艺术性、民族性和科学性。
3、夏氏故居是反映中国西南地区民族建筑文化发展进程的一个窗口。夏氏故居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独特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