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鞅
卫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人,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卫鞅、公孙鞅。后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商于十五邑,号为商君,故称之为商鞅。
卫绾
卫绾(?-前131年),西汉代国人。他的主要活动是在汉景帝时期,历任中郎将、河间王太傅、太子太傅,御史大夫,并做过三年丞相。他寡言敦厚,谨守职守,是一位无为政治的奉行者。卫绾膂力过人,且有高超的御车之术,汉文帝做代王时,他就护驾于左右,文帝即位后,他随至京师汉文帝为郎官,不久升中郎将。谨慎小心,为文帝信任。至汉武帝即位,以不称职之名被罢免。死后,谥号哀侯。卫绾一生为官,位居显要,既无拾遗补阙之功,更谈不上兴利除弊之绩,只是默默无言,守道而已。从他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汉初黄老政治的一些具体情形。
卫子夫
卫子夫(?-前91年),名不详,字子夫。是中国汉代平阳(今山西临汾)人,汉武帝的第二任皇后。卫子夫原是平阳侯曹寿和平阳公主的讴者,后汉武帝到访平阳公主家时临幸了她,并把她和卫青一同带入宫中(前139年春)。初封为夫人(夫人是仅次皇后的嫔妃,被封之时,窦太后尚在世),元朔元年(前128年)生下刘据,被立为皇后,元狩元年(前122年)刘据被立为太子。征和三年(前90年),江充等人制造的巫蛊案牵连到太子,太子刘据被迫起兵反抗,兵败自杀,卫子夫因牵扯在内、不能自明而自杀。其时葬于桐柏(对着长乐未央宫),十八年后她的曾孙刘询登基为汉宣帝,当即以皇后礼重新厚葬她,追谥号曰 “思”,建园置周卫。史称孝武卫思后。
卫青
卫青:字仲卿。汉朝时河东郡平阳(今山西临汾县)人。西汉武帝时期的将领,本来姓郑,因为异父姐卫子夫在平阳公主家得到武帝的宠幸而冒姓卫 [4] ,他曾先后七征匈奴,屡建战功,拜为大将军,封长平侯。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匈奴骑兵南侵上谷郡、今河北怀来)。汉武帝派遣四路军马同时出击,卫青一路,率军万骑,到达茏城,斩获七百人,封关内侯。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匈奴集结大量兵力再次进犯汉朝上谷、渔阳,汉武帝派卫青率大军进攻久为匈奴盘踞的河南地(今黄河河套地区)。卫青等人引军北上,绕到敌人后方,击败匈奴的白羊王和楼烦王,收复了秦时蒙恬所辟的河南地,汉朝在这里设置了朔方郡和九原郡,建筑了朔方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