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人

习 珍

习珍(?—220年),襄阳人。三国时蜀汉将领。以忠义闻名。

早年追随刘备四处征战,赤壁之战后,刘备据有荆襄,任命习珍为零陵(今湖南省零陵县)北部都尉,加裨将军之职。关羽北伐中原时,习珍留守零陵,后吕蒙白衣渡江,为孙权袭杀关羽。

荆州各郡陆续降于东吴,只有习珍在零陵孤军抗击。孙权派使者前来招降,习珍大义凛然地说:"请回去告诉碧眼儿,我宁做汉鬼,不做吴臣!"最后因粮绝,援兵不到,拔剑自杀报国。

习祯,字文祥,南郡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三国时期蜀国官员。活跃于东汉末年至蜀汉初期。是荆楚大地的俊杰。

《襄阳记》:习祯有风流,善谈论,名亚庞统,而在马良之右。建安六年(201年),刘备投奔刘表,荆州豪杰归刘备者日益多,习祯也于此时投奔刘备。建安十六年(211年),习祯跟随刘备入蜀。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攻占益州,大封群臣,习祯先后历任雒县(今四川广汉北)县令、郫县(今四川郫县)县令、广汉(治今四川雒县)太守。后事迹不详。约卒于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前。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习 郁

习郁,字文通。襄阳人,融子。初为侍中。

他随汉光武帝刘秀驾幸黎丘(今襄阳宜城辖地),两人共同梦见苏岭山神,刘秀因他有功,封为襄阳侯。习郁就在苏岭山建立神祠,刻二石鹿于祠前神道两侧,百姓称之为鹿门庙,苏岭山从此改称鹿门山。

他在襄阳岘山南,依照范蠡养鱼法作鱼池,池旁有堤,种有竹、楸、芙蓉、菱、芡覆于水面,人称习家池。晋征南将军山简驻襄阳,常游憩于此,酒醉而归。说“此我高阳池也”。池背负岘山,面临汉水,苍松翠柏,风景优美,自古以来游人接踵而至。著名诗人李白、孟浩然、皮日休、贾岛等,均有诗描写习家池景色。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习凿齿

习凿齿(317年—383年,一说328年-413年),字彦威,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东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主要著作有《汉晋春秋》、《襄阳耆旧记》、《逸人高士传》、《习凿齿集》等。其中《襄阳耆旧记》是有影响的人物志之一。

习凿齿亦通佛学,力邀著名高僧释道安到襄阳弘法。亦在我国佛学史上产生一定影响。因习有脚疾,故称半人之称,后襄阳为晋室收复,习凿齿被征以国史职事,未就而卒。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习嘉言

习嘉言,名以,号寅清居士,晚号寻乐翁,新喻白梅人。明永乐十五年乡试解无(举人第一名),十六年会试进士。初为翰林庶吉士,后改授编修。宣与修《宣德实录》,任经筵讲官,升侍讲,不久,又擢升太常寺少卿。在此期间,曾上《六事疏》,针对教训与时弊,向封建最高统治者提供医治药方。

后主持京闱乡试,官至詹事府詹事。习嘉言为人“沈毅庄靖”于书无所不读,自经史百家,下逮阴阳、医卜、天文、地理,亦皆旁通。著有《温室稿》、《西垣漫稿》、《寻乐集》二十卷。卒于明代宗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年六十五岁。习嘉言的《六事疏》,就是对英宗狼狈回到京城的情况下写的。其出发点,是劝英宗总结宠用奸佞之徒王振,大权旁落,言听计从,远拒贤良,民生凋敝,武备不修,以至最后落个丧家之犬的教训,从而劝他历起精神,社稷中兴。因此,《六事疏》的发笔便开宗明义指出:“窃惟在昔帝王中兴者必奋大有为之志,以成大有为之功,使天下后世称为只兴令言,若周之宣王,汉之孝宣光武是矣,今历考所为:惟躬庶政,信在忠良,惠安群黎,制伏夷狄而已奚有他术也。”

0.10985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