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例

3.jpg

简介

贾家古村位于江西省高安市新街镇景贤村,省道高清公路纵贯境内,距沪昆高速(赣粤高速)公路13公里、高安市城区28公里、省会南昌市80公里。境内有浙赣铁路线张建支线,东有协塘、西有珠山火车站,各距3公里。贾家古村是目前中国保存最大最完好的生态古村落群的典型代表。是一处保存完好的元、明、清典型江南古村建筑群。古村分“关内”、“关外”。房屋建筑主要有宗祠、雨亭、大堂、官厅、客厅、民居六大类,被誉为“现实中的荣国府”,面积约500亩,有民宅500余栋,其中元、明、清古民宅300余栋,保存完好且有堂号的119栋,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古村概况

贾家古村依山傍水,坐北朝南,登高俯瞰,屋宇连片,良田万顷,阡陌纵横,景色秀丽。村内古巷道纵横交错,路面皆用青砖、麻石铺设,深深的车辙印痕是贾家村沧桑历史的见证。古村排水系统科学合理,沿用至今,村内散布着12口水塘,用以调蓄雨水、吞吐淤泥。古建筑历史悠久,外观为封火墙,内为木质构架,分穿斗式、抬梁式。庵、堂、祠、寺、观、书院遍布于古村内外,抬轿、神龛、匾额、古陶瓷、木质家具等文物众多,七级玉塔矗立于古村前的田野上。 古村周边植被覆盖率较高,有众多古树名木,均枝繁叶茂,苍劲挺拔。村前不远处有稳泉、芦泉两水交汇,汇成小河行四公里后注入肖江。后龙山、三台山重峦叠嶂达十四公里直至钧岭山,村北部东有芦泉湖,西有珠山水库,水库干渠从北到南环村而绕。整个村落刚好建于“凹”形处,恰似金盆落地,明洪武年间贾季良来此开基时即认为该地四水归内,财气,风水有进无出。这里土地肥沃,水旱无忧,的确是一块“风水宝地”。


古村历史

高安贾家古村是一个有着1057年历史的古村。全村占地620余亩,有九关六十四条古巷道,现存一百四十余幢明清古屋,其中有一百一十九幢有堂号堂匾,文化底蕴十分丰富。

康乾盛世的三朝元老、乾隆帝师为该村题的匾额仍保存完好,金碧辉煌的贾氏宗祠和七进七出八个天井的厚德堂己申报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怡爱堂却是全国屈指可数的受过皇帝临幸的嫔妃宫女复归民间后的居住地。全村木雕石雕浩如烟海,大多保存良好,有些雕件系孤品珍品,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在那里,能够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丝丝清凉的古意,更多的是一种浓浓的文化气息。那里还有令人回归自然的田原风光、有水秀山青的芦泉湖、有幽静清秀的温泉山庄,是放松身心的好地方。那里已被枇准为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古村,被美誉为现实中的荣国府。


景点介绍

贾家古村是一个有着1057余年历史的古村,融合了佛教、道教和儒教的江南古村落,构成独具特色的畲山贾家地域文化,配以绿色生态园林,形成现代人追寻古朴田园生活的理想之所。村庄内的古居、古祠、古巷、书院和和四周的寺庙、道观保存完好,代表景点有“翰第阁关门、贾氏宗祠、怡爱堂、文昌宫、翠竹禅林、皖月轩书院、普贤禅寺、七级浮塔、翠竹禅林、先农庙、景贤寺、万寿宫”等。


贾氏宗祠

贾氏宗祠是一座四进式穿堂建筑的祠堂,占地面积达到1872多平方米,分昼锦堂、拜亭、寝宫、观音堂四部分,最为关键的是,雨亭、拜亭、寝宫、观音堂都位于南北中轴线上,甚至是廊道、庭院和厢房沿中轴线对称布局。“这明显是遵照了皇宫建筑中的对称原则,这在江南一带的祠堂中极为罕见。”

祠堂建筑中的皇家风格还不止于此。祠堂建有大型雨亭藻井,呈八卦造型,分为三层,在此天井被赋予了采天地之灵气、聚肥水财气于一家的传统理念。

二进院为拜亭,拜亭前为斧刃砖地面,镶成八卦形图案。

三进院为寝宫,是供奉祖先牌位,而这还要求具备一定成就者的牌位,才能被放进其中。四进院为观音堂,前置太平缸一口。

祠堂雕刻固然反映了当时工匠的技艺臻至炉火纯青之境,更透露出一种信息,贾家子孙在外致仕发达,也将所见所闻带回了故乡。

3.jpg


贾谊故居现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太平街(解放西路与太平街口交汇处)。公贾谊故居始建于西汉文帝年间,为长沙王太傅贾谊的府邸。元前177年至公元前174前,西汉著名政论家、思想家和文学家贾谊住在这里,时任长沙王太傅。


历史

汉武帝时期,由皇帝敕命修缮贾谊故居,这是对贾谊故居的第一次重修,此后的两千多年里,贾谊故居历经了约64次重修,最近的一次是在1998年。明朝成化年间,长沙太守钱澍寻贾谊古井,募款修建贾太傅祠,这是贾谊故居第一次以祠宅合一的形制重修。贾谊祠后建有大观楼,祠前有一口井,相传是贾谊所凿,称太傅井,井旁有一石床,为贾谊当年原物。宅前有两块碑石,左右各一,高约丈余,字迹剥蚀不可辨认。又有大柑一株,传为贾谊手植。以上文物均毁于1938年“文夕”大火。后仅存亚殿一座,祠正堂正壁上,刻有屈原像。古井尚在,古碑尚存,石床1958年被盗,旁另辟小巷,名为太傅里。


院内布局

现贾谊故居共三进,包括:贾太傅祠----供奉贾谊铜像及其著作

太傅殿----贾谊生平及思想介绍寻秋草堂——清以来,寻秋堂为文人墨客凭吊贾谊之后,吟诗作画之处,游人亦在此饮茶休息。

碑廊——内陈列《古今名人咏贾诗选刻》及明清历次重修故居碑文。共有历代名人咏贾诗二十一首及明清重修故居碑文五篇。

故居说明

贾谊故居被誉为“湖湘文化源头”,是长沙作为“屈贾之乡”的标志性文化遗产,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最早的名人故居,拥有现存年代最久且连续使用至今的古井,其基址考古发掘出金砖、玉器、瓷器、陶器、银元等文物。


贾谊其人

贾谊(别名长沙傅),洛阳人,十八岁即能诵诗属文,精通儒家经典,22岁任博士,同年升为太中大夫,同僚之中,无出其右。撰《过秦论》、上《论积贮疏》,提出一系列切合实际的改革国家政治的方略,极为汉文帝赏识,数度欲让贾任公卿高位,因权臣不容,改任长沙王太傅。太傅是当时长沙国两个重要高官之一,另一个是丞相,马王堆二号墓墓主 侯利苍曾担任此职多年。贾谊与 侯家族有密切的政治合作关系。 

在长沙,贾谊撰《吊屈原赋》、《 鸟赋》,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故后人称其为“贾长沙”,故宅被誉为长沙最古的古迹及湖湘文化的源头。贾谊后又任汉文帝爱子梁怀王太傅,撰《治安策》,他提出的治国方法被二千多年来封建皇帝奉为经典,他制定的削藩的方案,被汉武帝采纳后,彻底解除了困扰中央集权的诸侯王割据的威胁,其国防、民本、农本和教育思想,在现代仍闪烁着火花。


   

0.081441s